正文

毛澤東說:“王近山敢打沒有命令的仗?!?/p>

開國戰(zhàn)將 作者:吳東峰


黑夜里,一支隊伍,牽著馬,挑著擔,靜悄悄地行進在黃土高原上。雖然上千人裝束各異,但他們的腳步卻異常整齊,匆匆忙忙。

是遠征的商旅,還是收工的民夫?或者是搶掠歸來的響馬匪幫?都不是!這是一支化裝成老百姓的八路軍隊伍。

王近山就是這支隊伍的最高指揮官。

1943年初秋,國民黨發(fā)動第三次反共高潮,其進攻矛頭直指陜甘寧邊區(qū)。為此,中央急調386旅旅長兼太岳第二軍分區(qū)司令員王近山率一個團赴延安,擔負保衛(wèi)黨中央、保衛(wèi)毛主席的光榮任務。

這時,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正在對太岳地區(qū)進行規(guī)模最大、最為殘暴的“鐵滾掃蕩”。敵人調集了16個大隊,連同偽軍共2萬余人,梯次配備,分三路尋找我主力作戰(zhàn)。

面對這種險惡情況,陳賡深恐王近山帶部隊單獨行動,在向延安遠距離行進中吃日軍的虧,再三叮嚀:“盡快趕到延安,盡量不要在半路上求戰(zhàn)。如遇戰(zhàn)斗,力求速戰(zhàn)、速決、速離?!?/p>

10月20日,王近山率16團從子長縣橫水村出發(fā),全部化裝成老百姓,夜里行軍白天睡覺。由于地下黨的配合,部隊轉移得非常順利。22日,部隊穿過同蒲路和汾河兩道敵人封鎖線,很快就要到達目的地延安了。

但王近山將軍并不滿意,部隊幾次和日軍相遇,都避開了,一仗也沒有打,他心里恨得癢癢的。

這一天,部隊到達了韓略村。地下黨向王近山介紹了敵情:日軍對眼皮底下這塊地區(qū)十分麻痹,每天上午都有很多汽車滿載貨物在少數部隊掩護下由臨汾開來,去支援進行掃蕩的日軍,下午又滿載從我根據地劫掠的物資返回臨汾。

王近山將軍一聽,“瘋”勁就上來了。他說:“打他狗日的!”

如果換為另一位指揮官,絕不敢貿然在韓略村打這一仗,因為他們的任務是去延安而不是在這里打仗;因為臨行前陳賡交代過,途中不要戀戰(zhàn);因為這是敵人的心臟地區(qū),沒有友鄰支援,好打不好撤;因為打不好是小事,不能及時趕到延安,將會誤了大事……

王近山則沒有那么多顧慮。他說:“為什么不打?上級給我們的任務是向延安開進,不是打仗。可是現在敵人的胸膛就在你的刺刀前面。你們說,我們是把刺刀捅到敵人的胸膛里去呢,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跟,假裝看不見?”

結果是,大家齊聲回答:“司令說得好,咱們用刺刀捅敵人!”

王近山滿意地笑了,他相信這支部隊的戰(zhàn)斗力。

第二天上午9時,日軍3輛小汽車、10輛大卡車浩浩蕩蕩、大搖大擺開上了韓略村西南公路。公路兩側是兩丈高的陡壁。一位挑著柴火的農民站在公路上望著遠遠開來的日軍軍車微笑。突然,農民不見了,柴火著火了,兩側懸崖上的玉米秸、高粱稈全都變成了八路軍戰(zhàn)士,變成了憤怒的槍彈、手榴彈和炸藥包。

日本軍隊沒有想到他們會在自己的心臟地區(qū)遭到伏擊,更沒有想到剛才朝他們微笑的挑柴火的農民就是指揮這次伏擊戰(zhàn)的王近山。

這一仗打得漂亮、干凈,120多名日軍除了三名鉆山洞逃跑外全部被殲。事后從繳獲的日軍文件中查明,這次伏擊戰(zhàn)殲滅的敵人原來就是岡村寧次組織的“戰(zhàn)地參觀團”,其成員是“支那派遣軍步兵學校”第五、六兩中隊及其他軍官。其中包括步將旅團長一名、大佐聯(lián)隊長六名,其余全是中隊長以上軍官。

戰(zhàn)斗結束后,岡村寧次暴跳如雷,立即從各路進行掃蕩的日軍中抽調了3000多人,在飛機的配合下火速趕到韓略村增援。但此時王近山早已率部迅速轉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毛澤東主席對韓略村伏擊戰(zhàn)非常滿意,他在延安接見旅以上干部時說:“太岳有個王近山,敢打沒有命令的仗。王近山勇敢、果斷、有膽略,能抓住戰(zhàn)機打漂亮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