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丁玲五十年 ——陳明回憶錄 人員、家屬過往生活、給養(yǎng)、娛樂、接待等事務(wù)。丁玲不善于做 這方面的工作。毛主席逐漸理解丁玲,知人善任,同她說:丁玲 呀,我看你還是習(xí)慣于接近知識分子,抗大的學(xué)員老去找你,警 衛(wèi)團的工農(nóng)戰(zhàn)士你卻沒有辦法接近,我看你還是適合做知識分子 工作,在工作中要一個一個去認識人。丁玲在領(lǐng)導(dǎo)西北戰(zhàn)地服務(wù) 團和以后的工作中,一直記著毛主席的這一教導(dǎo)。西戰(zhàn)團出發(fā) 前,毛主席兩次打電報給八路軍駐晉辦事處處長彭雪楓,通知他 丁玲帶西戰(zhàn)團什么時候過黃河,什么時候到什么地方,要他們沿 途搞好接待。 3.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 1937 年 9 月 22 日,西戰(zhàn)團從延安出發(fā)。那天早晨天氣很好, 我們在抗大四大隊的操場集合整隊。隊伍前面是“第十八集團軍 西北戰(zhàn)地服務(wù)團”的紅旗,丁玲走在紅旗后面,按照級別,丁玲 有一匹坐騎,但她從不把馬匹作為私有專用,誰有病就讓誰騎。 全國解放進北京后,機關(guān)給她配備小車,她也從不當專車用,這 是她的一貫作風(fēng)。丁玲的后面是男女、團員的隊伍,吳奚如領(lǐng)著 收容隊斷后。我們還帶有炊事班,炊事員都是工農(nóng)出身、經(jīng)過長 征、富有行軍經(jīng)驗的老紅軍,開始他們有個別人看不慣這些背著 胡琴、三弦,戴著眼鏡的知識分子,后來看到我們刻苦、緊張的 工作,逐漸改變了態(tài)度,關(guān)系越來越親密。大家都很珍視西戰(zhàn)團 時結(jié)下的友誼,全國解放后偶爾見面還非常親熱。 我從上海帶來的衣被等都已分送給留校的同學(xué),有的給西戰(zhàn) 團作服裝、道具,一本相冊也交給留在延安的同志保管。這時我 的背包有一床薄被、一條軍毯、一個枕套里裝著幾件單衣,還有 一個挎包和朱光送的一雙新布鞋。我穿著軍裝,左臂戴著八路軍 · 4 2· 第二章 在延安 (1937 ~1945) 的臂章,胸前是寫著“西北戰(zhàn)地服務(wù)團宣傳股長”字樣的胸章。 我來到延安后,長途行軍奔赴前線還是第一次。我們和前來送行 的同志們揮手告別,大家唱著歌,呼著口號。西戰(zhàn)團的隊伍三十 多人,加上馬匹、馱道具炊具的七只小毛驢,迤迤邐邐,迎著朝 陽奔向前方,初次體驗軍旅生活,令我油然而生壯懷之情。 我興奮地和大家邊走邊唱,走過了川口,不知不覺到了預(yù)定 的宿營地——四十里鋪。第二天繼續(xù)行軍,到了甘谷驛,天下起 了雨。這是一個僅有一二十戶人家的小村,離延安七十里,駐扎 有地方保安部隊。在這窮鄉(xiāng)僻壤,竟然有一座教堂,外國神父早 走了,當?shù)厝罕姲盐覀兘拥侥抢锼逘I。教堂淡黃色的墻壁上繪著 美麗的圖案,禮堂音響效果也好,只是舞臺小,不能演戲,開一 個音樂會還是可以的。試一試吧! 大家顧不得休息,有的打掃會 場,有的懸掛幕布,有的還到野外采來五顏六色的鮮花,放在掛 著西北戰(zhàn)地服務(wù)團大紅團旗的舞臺前。村長派人通知鄰村,我們 就地打響鑼鼓。不一會兒,從四面八方涌來年輕的小伙子、拖著 辮子的小姑娘、發(fā)髻上插著紅花的媳婦、白胡子黑胡子的老漢, 連小腳婆姨也扭扭捏捏地走來了,娃娃們你推我搡地擠在鑼鼓家 什的周圍。人越來越多,場子里坐滿了,窗臺上、墻邊神龕里也 坐滿了,人們都用驚喜的眼光打量著臺上。這里過年玩過社火, 也有盲人說過書,可是這么多穿軍衣的男兵女兵來唱歌演戲,卻 從來沒有過。演出開始前,我們一個同志站在臺上教群眾唱歌, 歌的曲調(diào)是陜北小調(diào),歌詞簡短只有四句:“諸位同胞聽我來說, 對日作戰(zhàn)嘛咿呀嘿,老百姓都來參加抗戰(zhàn),才能打勝仗嘛咿呀 嘿?!庇^眾情緒很高,很快便學(xué)會了。 這是西戰(zhàn)團告別延安后的第一場演出。我們和觀眾都很興 奮,場子里氣氛熱烈。節(jié) 目一個接一個,有齊唱、獨唱,有二 胡、三弦、小提琴,還有梅花大鼓《勸夫從軍》等等。每一曲完 · 4 3·我與丁玲五十年 ——陳明回憶錄 了,觀眾便報以熱烈的掌聲。演完了預(yù)定的節(jié) 目,觀眾不肯散 去。天已黑下來了,我們沒有準備照明,正在著急,有人點著了 吊燈上的蠟燭,高高低低閃爍著小小的燭光。在群眾的熱情要求 下,我們又加演了《打倒 日本升平舞》,從臺上舞到臺下,再舞 到院子里。天很晚了,大家都忘了饑餓,還是早晨七點鐘吃的早 飯呢。炊事班管理員幾次來催:該吃晚飯了,明天還要趕早行 軍呢。 這一夜大家都興奮得睡不著覺。誰說農(nóng)民不懂音樂? 只要抒 發(fā)的是人民的心聲,就會引起他們的共鳴。人民熱愛共產(chǎn)黨,人 民不愿做亡國奴。我們?yōu)樗麄兏璩?,唱出了抗?zhàn)必勝的豪情壯 志。他們被我們感動,因為我們唱出了他們的心聲。 下一站是延長。翻山越嶺走了兩天,到延長的時候是下午, 我們帶著征服高山的豪情,從一條陡峭的山路上直沖下去,到山 腳整隊進城。這天晚上,幾乎沒有人不叫腿肚子痛,但大家都樂 呵呵的,為經(jīng)過一場新的鍛煉而高興。 第二天剛吃過早飯,正在延長視察工作的徐特立同志看望我 們來了。徐老曾是延長師范學(xué)校校長、毛主席的老師。他和吳玉 章、林伯渠、謝覺哉是參加過長征的延安著名的“四老”。當時 他主管陜甘寧邊區(qū)的教育工作,到延長來視察教育工作,還調(diào)查 這里的石油生產(chǎn)情況。延長有油井,當時采油是用土辦法,只能 生產(chǎn)少量的煤油和蠟燭,在國民黨的嚴格封鎖禁運之下,延長的 小油井對陜甘寧邊區(qū)至關(guān)重要。徐老一身灰軍裝,親切和藹的笑 容,雖已年過花甲,須發(fā)花白,卻精神矍鑠,談笑風(fēng)生。他對我 們這些年輕的新兵,充滿了愛護關(guān)切之情。當我們?yōu)楫數(shù)厝罕娧?出之后告別延長時,徐老含著眼淚帶著微笑,送我們走出很長一 段路。 我們繼續(xù)向東行軍,離黃河越來越近了。黃河兩岸都是層疊 · 4 4 · 第二章 在延安 (1937 ~1945) 的山巒。我們在西岸行軍,上上下下,左右繞行,剛翻過一座 山,眼前又是一座山嶺,山問有無數(shù)的小河溝澗,有一天下午竟 然蹬了十七八次河。我不禁想起過去在杭州春游九溪十八澗的情 景。這時,才真正感受到跋山涉水的滋味。 1937 年 10 月,西戰(zhàn)團過黃河,左四為陳明 走著走著,隱約聽到時斷時續(xù)的雷聲,漸漸雷聲越來越大, 山和谷應(yīng),恰似霹靂轟鳴。哈,黃河就在眼前! 下山來到平渡 口,只見那黃色的濁流,像萬馬奔騰,蜂涌而下。真是黃河之水 天上來 ! 我們佇立河邊,放眼望去,陽光下浪濤翻滾,上下無 盡,看不到一條船。對岸是壁立的山峰,也看不到渡口。打前站 的李唯同志找來了船工,十來個人抬著兩條長方形的平底木船。 問船工才知道,對岸的渡口在下游約兩里遠的地方,順水轉(zhuǎn)彎, 這里看不見。我目眺黃河,帶著好奇,看著那些黝黑壯實的船 工,心想:他們將怎樣馴服這野馬般奔騰叫囂的激流,把我們運 · 4 5·我與丁玲五十年 ——陳明回憶錄 到彼岸呢? 每只渡船一次載十多個人,因為還帶有牲口,要分三次渡 河。第一船是打前站的同志。船工們不用槳,只搖幾把大櫓,齊 心協(xié)力,把準航向,順水飄舟。我們在岸邊眺望,人人都捏著一 把汗。船到中流,只見波浪濤天,那一葉扁舟,一會兒被拋上浪 尖,一會兒又沉落浪底,不見船影。就這樣幾上幾下,幾分鐘后 就靠攏對岸渡口了。渡船在東岸由船T _4f]拉著纖,逆流而上,一 個多鐘頭拖了三五里路,再把船放回西岸。這時船順水勢,如離 弦之箭,轉(zhuǎn)眼便回到我們等候的岸邊。 第二船載著丁玲和幾位女同志。這時我們宣傳股的一個男同 志臉色泛白,對丁玲說:“主任,我有心臟病,怕渡不過去,在 河當中出事。要不,我走西安到山西追你們?nèi)ァ!倍×釋捨克f: “不要緊,你看那些船工,那么從容、自信、平常,我們可以放 心。你心臟不好,讓衛(wèi)生員陪著你,先吃一點藥。”我也勸說: “第一船已經(jīng)平安到達,看來不會有問題。你就上這條船,和主 任在一起。行嗎?”他不再說什么,跟著丁玲上了船。 第三船是吳奚如、我和幾個斷后的同志,還有馬、毛驢、道 具、行李等“輜重”。水聲太大,那幾條毛驢嚇得不敢邁步上跳 板,我們只得用衣服把它們連眼睛帶耳朵蒙住,然后左右扶持, 前拉后推,一個個把它們弄上了船,有的硬是拽著尾巴抬上去 的。在船上,我們緊拉著韁繩,站在它們身邊,又摸又撫,防備 它們受驚亂動。為了照顧好這些牲口,黃河驚險的波濤已經(jīng)不放 在心上了。幸好它們在船上都十分老實,一路平安無事。我站在 船上放眼四望,把這山高水急,一似駕駿馬、乘浮云、轉(zhuǎn)瞬千里 的東渡情景,都攝人眼底,然而來不及仔細觀察,船已經(jīng)到了岸 邊,我們踏上了山西省的土地。 我隔河遙望對岸的高山,心中不由得涌起了對延安的依戀之 ·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