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與光(1)

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 作者:席慕蓉


那個時候,世界那么新,時間又那么長,

對于初民來說,要如何來安頓自己呢?

海日汗:

我的前幾封信,想你應(yīng)該都已收到了吧。

在這封信里,隨著文字,會有幾張小小的插圖,有點像是在看圖說故事了。

其實,我真正想跟你說的,是我的心情。

先從公元二○○○年的秋天說起。

那一陣子,我人在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的北邊。有天清晨,車停在戈壁灘上稍作休息,我走下車來活動一下,才剛在幾步之外站定,準備往四周觀看的時候,赫然發(fā)現(xiàn),就在我視線的正前方,圓圓滾滾面對著我的,剛好就是一輪金紅色的初升的旭日。

旭日初升,金紅溫潤。

在我眼前,天空是以萬里又萬里的距離來向周圍無限擴展的,而且沒有一絲云彩,純粹是一色的灰藍;在它之下的戈壁灘,也是以萬里又萬里的距離往遠處不斷延伸的,并且除了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礫石之外,也沒有一株看得見的草木,整片灰黃的大地上,只有些礫石發(fā)出帶著金屬質(zhì)地的碎裂的反光。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在這片巨大無比又空曠無比的空間里,只有一輪圓到不能再圓的紅太陽,端端正正地懸掛在平到不能再平的地平線上……

這就是第一張圖:

可是,海日汗,此刻我以平面的圖像呈現(xiàn)給你的,幾乎就是幼兒園的孩子畫出來的畫面,并且筆觸還沒有幼兒的稚拙之趣,太呆板了。

所以,我要在這張圖里再加上一個小小的黑點,向你標明我當時所處的位置,或許,你就比較能設(shè)身處地去感受到我心中的震撼了。(雖然,我所標示的這個黑點,對照實際的比例,恐怕還不夠細小。)

這就是第二張圖:

當時的我,與周遭天地的比例,甚至渺小到不如螻蟻。而眼前的太陽如此溫潤、溫暖,甚至好像有著呼吸有著表情,吸引住我所有的注意力,到了最后,一切都退下、淡出,整個空間里只剩下它與我互相對視……

這段時間也許只有一兩分鐘,但是又恍如一世。

當旭日的顏色從原本溫和的金紅變成刺目的熾白之時,我的眼睛當然就不得不避開了,可是,我的心里還在不斷地反復著一句話:

“原來,世界就是這樣開始的!”

原來,世界就是這樣開始的。

是的,海日汗,在初民的眼前,在初民的心中,日復一日,世界就是從這樣巨大而又單純的畫面不斷開始,而所有的崇拜和依賴也由此慢慢萌發(fā)。

那個時候,世界那么新,時間又那么長,對于初民來說,要如何來安頓自己呢?

總得給自己找個支點吧。

所以,有了第三張圖:

不用任何的解釋,我們都能明白,這就是太陽,是給我們光明與溫暖的主宰,是我們崇拜與依賴的對象。至于以后有人在圓圈的中間點上一個點,或者刻上擬人式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或者又在圓圈的周圍刻上許多長長短短的線條,來象征四射的光芒等等,都是逐漸增加的變化。我們在許多巖畫里(譬如賀蘭山巖畫)都能見到,這不在我今天要說的范圍之內(nèi)。

海日汗,我今天想說的是另外一種變化,請你看第四張圖:

多么聰明的一個人!他能把太陽的光芒,以如此簡單的十字形線條,從中間顯現(xiàn),毋需任何多余的筆觸,其實是很不容易的發(fā)想。

簡單而又精準,是許多藝術(shù)家、文學家甚至科學家想要達到的目標吧。

甚至詩人(不,我應(yīng)該說“有些詩人”)也想要如此完成他的一首詩。

而詩總是從詩中再生發(fā)的。

有一個更聰明的人出現(xiàn)了。他看見了第四張圖,但是,他覺得這張圖只能說明太陽存在的一種靜態(tài)的形象,而在真正的本質(zhì)上,太陽其實是不斷在移動著的,這“移動”本身,要如何表達呢?

于是,有了第五張圖:

是的,海日汗,他只是將圓周的邊緣擦去了四個小段而已,這個太陽就動起來了,很了不起吧?

另外,我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的作品,(如果是的話,就更了不起了。)我只知道還有另外一張圖,轉(zhuǎn)動的方向剛好相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