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文心雕龍》為基礎建構中國文學理論體系(2)

中西新舊的交匯 作者:黃維樑


二、以體大慮周的《文心雕龍》為基礎

《文心雕龍》體大慮周,是向來學者所公認的。劉勰在《序志》篇中這樣說明《文心雕龍》全書的綱領、體系:

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圣,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云極矣。若乃論文敘筆,則囿別區(qū)分,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上篇以上,綱領明矣。至于割情析采,籠圈條貫,摛神性,圖風勢,苞會通,閱聲字,崇替于時序,褒貶于才略,怊悵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長懷序志,以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

雖然劉勰上述的說法未能把全書每一篇都納入上述的體系,而研究《 文心雕龍 》的學者,在根據(jù)現(xiàn)代的文論術語重新規(guī)劃全書架構時,沒有完全一致的看法,《 文心雕龍 》具備系統(tǒng)性是不容置疑的?!?文心雕龍·宗經 》說:“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一語道出經典( classic )的特質。《 文心雕龍 》不在儒家經典之列,但絕對是中國文論的經典。它論“文”或文學之起源( “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 )、“文”之作用( “經緯區(qū)宇,彌綸彝憲” )、“文”之分為情與采( 相當于內容與形式 )、“文”之各種體裁和風格,它論“比興”,以至論批評之難以不偏不倚,論知音之難覓,如此等等,都是中國文學理論的重要議題,其見解也多是中庸而高明的﹔一直到今天,我們仍覺得舊而彌新。這就是它的恒久性。要顯示《 文心雕龍 》的豐富內容,并詳述其體系性、恒久性,我們可以根據(jù)《 序志 》篇的綱領來加以說明、鋪陳。我們也可以換個方式,斟酌采用現(xiàn)代西方通行的文論架構,建立一個《 文心雕龍 》的體系,并借此說明其恒久性以及與西方文論相同、相通的普遍性。

面世逾六十年、影響很大的韋禮克、華倫(Rene Wellek & Austin Warren)合著的《文學理論》(Theory of Literature ),把文學研究分為三個范疇。( 一 )文學理論:研究文學的原理、類別、標準等;( 二 )文學批評:對具體作品的研究,基本上是靜態(tài)的;( 三 )文學史:對具體作品的研究。韋、華兩氏從另一個角度,再把文學研究分為二類。( A )外延研究:研究文學與傳記、心理學、社會、理念的關系,以及文學與其他藝術的關系;( B )內在研究:研究文學的節(jié)奏、風格、比喻、敘述模式、體裁、評價等等(6)。

筆者參考了韋、華的說法,決定把《 文心雕龍 》的內容分析、歸納為下列的綱領,建立如下的體系:

(甲)文學通論

(1)文學本體研究

(2)文學外延研究

(乙)實際批評及其方法論

(1)對具體作家、作品的批評

(2)實際批評方法論( 六觀法 )

(丙)文學史及分類文學史

(1)分類文學史

(2)文學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