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準備扒火車(2)

最后的耍猴人 作者:馬宏杰


通過這段時間和村里耍猴人的接觸,我感覺到猴子跟其主人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什么樣的耍猴人馴化出什么樣的猴子。楊林貴的弟弟楊林志沒文化,說話蠻粗莽撞,他養(yǎng)的那只20多斤的大猴子幾乎和他的脾性一樣,看到誰都瞪眼。由于在家種地這段時間不怎么活動,這只公猴子養(yǎng)得膘肥體壯,甚是好斗。楊林志訓斥它,它就瞪著它的主人,還時不時準備撲上去咬楊林志。有一次它突然跳過去咬了楊林志一口,楊林志惱怒至極,把它摁在地上揍了一頓。它還不服氣,又撲上來撕扯,楊林志索性用繩索把它綁起來,用繩子抽了幾下,邊抽邊瞪著眼問它服不服,不服就接著揍。最后,這只大猴子終于點頭認輸,楊林志給它松綁后,把自己的臉湊在猴子的臉上,瞪著它說話,猴子低著頭,再也不敢咬了。

中午吃完飯,在出門前,按照祖上傳下來的規(guī)矩,楊林貴在家里的財神像前敬上三炷香,祈求神仙保佑他們一路順利、人猴平安。臨出門時,楊林貴的妻子賀群一再囑咐:到成都后,農(nóng)歷十月要去給她父親上墳。賀群老家在四川大邑縣。

楊林貴的妻子怎么是個四川人?其實在我心里已經(jīng)有一個不太確定的答案,只是那時候和他們的關系還沒有那么深,也就不便直接詢問。

30日這天是農(nóng)歷九月二十五。按照藝人們的說法,“三六九往外走”,這天雖說不是“三六九”,但只要不是“七八”也能走,也是個出門吉利的日子。中午,賀群還專門包了餃子,在中原有“出門的餃子,接風的面”一說,目的是圖個吉利。

這一天,村里還有十幾個耍猴人和我們一起出門。鮑灣村、冀灣村這兩個村子以耍猴為生的人很多,加上施庵鄉(xiāng)、沙堰鎮(zhèn)等地,保守估計也有2000人。在中國很多地方都存在著這種群體傳承的生活方式,有做磚瓦的村莊、做木工活的村莊、做建筑的村莊、做棺材的村莊,甚至還有做乞丐的村莊等。一般來說,群體傳承的生存方式,其技術含量都不高,要學都不難,跟著師傅很快就能學會。村里不會耍猴的人想學耍猴,只要花錢買只猴子,請個師傅跟著行走幾次就能學會,久而久之這一帶很多人都會耍猴了,“耍猴村”便由此形成。

下午一點多,一輛破舊的中巴車來到楊林貴的家門口,這是楊林貴和司機約好的。因為這一天村里外出的耍猴人很多,他們就合伙租了這輛鄉(xiāng)村公交車,每人出兩塊錢,一起到新野縣汽車站換乘長途汽車。

耍猴人一般不會相互問對方去哪里,如果恰巧去同一個地方,這在行話上叫“碰挑”。每一個班子的耍猴人都想單獨去一個沒有其他耍猴人的地方,那樣的活兒才是“鮮活兒”。要是在一個地方“碰挑”了,也不礙事,一般來說,只要看到對方的耍猴技藝,就能明白自己的水平,識趣者自然就離開了。

下午兩點左右,在新野縣汽車站,我們坐上了開往湖北襄陽的長途汽車。乘車時,楊林貴他們打開三個編織袋,猴子們一個個順從地鉆了進去。楊林貴說,這是為了防止猴子乘車時咬傷、抓傷其他乘客。猴子跟隨主人多年,很明白主人的意思,也習慣了這樣的乘車方式,待在編織袋里,一路上不動也不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