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的九縣一區(qū),我們印象最深的,便是建立在茶文化之上的極其豐富、極其獨特的風(fēng)土人情。
在這一篇章中,我們把普洱風(fēng)情匯集起來,經(jīng)過反復(fù)比較,有選擇地列舉三五個例子,與讀者共賞。
拉祜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是偉大祖國多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瀾滄是拉祜人的故園。在縣長和文化、旅游等部門的同志陪同下,我們參觀了世界拉祜人故鄉(xiāng)廣場和展覽,欣賞了由葫蘆演化成人全過程的《拉祜文化群雕》,深深感到,這兒,的確是全球拉祜人生命和精神的發(fā)祥地和最終歸宿地。
拉祜人崇拜葫蘆,在民族史詩和民間,都公認(rèn)這個民族是從葫蘆里誕生而來的。在賓館,在道旁,在廣場,在家院……到處皆是葫蘆圖騰。
市政府為我們開車的司機,五十歲上下,年年都是先進(jìn)工作者。他十分勤快,工作一絲不茍。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拉祜漢子那種典型的熱情與誠信。
他說:
——我們拉祜人最崇拜葫蘆。
他不僅向我們講了許許多多拉祜人的傳說故事,而且還引導(dǎo)我們參加了他們的“年”——神秘的“擴塔”。
拉祜族過年稱為“擴塔”,意為“年、歲”,也稱“擴尼哈尼”、“擴章哈章”、“擴過哈過”,是拉祜族最為傳統(tǒng)盛大的節(jié)日。
創(chuàng)世史詩《牡帕密帕》唱到:
“房前李樹白一枝,
李花年來到。
房后桃花紅一株,
桃花年來到。
千人萬人歡聚在擴尼哈尼”。
……
……
能過拉祜人的年,我們自然非常高興。
這時,人們多到富邦、竹塘、南嶺等距離較遠(yuǎn)的地方拜年,村寨一片寧靜。
關(guān)于拉祜男人年和女人年傳說有二:
一個傳說是:古時拉祜族常受到外族的侵犯,為了拉祜民族的生存發(fā)展。男子遠(yuǎn)征作戰(zhàn)錯過過年。為慶祝戰(zhàn)爭勝利和拉祜族團(tuán)圓。人們歌舞相伴重新過年.
正月的第十五天敬送年神。這天舉行“些國”儀式。“些國”,拉祜語,意為“燒香敬神背沙石”,沙石象征著至上神厄莎的福氣與器具。這一天人們帶著香和粑粑等到“卡唔擴”河,燒香敬神。
到河里打撈沙石,然后背到“寨神”房,以此象征人們幸福安康、糧食豐收和家畜興旺。
當(dāng)有村民患病、家有不吉或家畜病時,用“些國”的沙石祈請厄莎賜語,攆走不吉。傍晚,人們吹起悠揚的蘆笙,跳起柔美的蘆笙舞,敬送年神。
“咩阿”儀式。
“咩阿”為拉祜語,意為攆鬼。舉行“咩阿”儀式的時間為正月年節(jié)后的第一個屬蛇日。
這天一早,村民帶著香、雞、雞蛋等在摩巴的帶領(lǐng)下去到“納唔尼”河舉行攆鬼儀式,隨后順著河流捕魚野炊,其樂無窮。
瀾滄是擁有五十萬人口的邊疆大縣。王鴻彬秘書長安排我們來采訪時就交代過:
——到瀾滄,只要能參加一年一度的“擴塔”,就可以說是不虛此行了。
于是,他安排小楊秘書和宣傳部的羅主任,協(xié)助我們認(rèn)真了解“擴塔”,并說這是市上的一個新的民族品牌。
謝天謝地,我們趕上了。
我們了解到:
“擴塔”是一年一度舊歲與新歲的交接盛典,是拉祜族辭舊迎新的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具有周期性、民族性、群眾性、地域性及綜合性民族文化事項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