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07年 10月,劉邦率十萬大軍順利進至霸上。此時,秦都城咸陽已經成為劉邦的囊中之物。劉邦知道此時爭取和平解決很重要,便派使者敦促秦王子嬰投降。秦王子嬰見大軍已經兵臨城下,秦王朝大勢已去,便乘素車白馬率朝中百官出降。
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宣告了曾經不可一世的秦王朝的滅亡。當時,劉邦屬下大多出于對秦朝的憤恨,紛紛要求殺死子嬰。劉邦心知如果同意殺掉子嬰,秦朝各貴族一定難逃屠戮,必會奮起抵抗。于是,堅決表示: “當初懷王派我西征,就是因為我能夠寬容待人。而且,人家已經順服投降,如果再加以殺戮,實在是有悖于民意。 ”便將秦王看押起來,好生照顧。
劉邦如何能夠迅速地取得攻占關中的巨大勝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劉邦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劉邦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里,憑借蕭何、韓信等一班得力的文臣武將,全力進行出關作戰(zhàn)的準備工作。一面收取巴蜀之軍,使之與漢軍聯成一氣,穩(wěn)定秩序,發(fā)展生產,建立鞏固的戰(zhàn)略后方;一面加緊訓練士卒和認真選拔將帥,從而使劉邦軍隊的軍事實力得到增強。尤其選拔韓信于萬軍之中并授以指揮的全權,使劉邦軍的決策水平和戰(zhàn)役指揮藝術有了進一步提高。
第二,劉邦采納張良之計,在退駐漢中以后毅然忍痛燒毀了棧道,這一行動分散了項羽的注意力,使他相信劉邦在短期內是不會進攻關中地區(qū)的。從而將監(jiān)視堵截劉邦沖出巴蜀的軍事重任全盤委托給關中的三個秦朝降將。項羽自己并沒有在關中地區(qū)留下足夠的軍事力量來對付劉邦,這就使劉邦在進軍關中時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第三,張良的活動為劉邦的準備和向關中進軍,起了有效的掩護作用,而項羽在處理劉邦的問題上連連失誤。
劉邦在接受秦王子嬰投降之后,便率領這支由楚國而來的十萬大軍向西進發(fā),兵不血刃就開入了秦都咸陽城。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章邯所率秦軍向項羽投降后,項羽認為河北大局已定,下一步最重要的是進軍關中,與劉邦爭奪關中王,以便掌握天下。此時,趙將司馬卬已將河內之郡縣全部占領,申陽率兵進占了洛陽。司馬卬與申陽都與項羽站在一邊,因此項羽所率大軍得以順利經過兩河地區(qū),向關中前進。
但是,當項羽進至新安地區(qū)后,由于楚軍將士對秦降兵任意欺凌,引起秦降兵的不滿和怨恨。項羽得知這些情況后,不是研究正確對待投降秦軍的政策,而是殘暴地將除章邯、司馬欣、董翳之外的二十萬秦軍全部坑殺。這是繼戰(zhàn)國期間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降卒之后,又一次大規(guī)??託⒔底涞氖录m椨鹂託⒔底涞谋┬?,立刻引起了秦人的憤恨。從此, “天下多怨,百姓不附 ”,項羽終于將天下民心喪失殆盡。
劉邦占領咸陽后,采納謀士占據關中以稱王的建議,迅速派兵防守函谷關,以阻止項羽大軍進入關中地區(qū)。當項羽軍至函谷關前,得知劉邦已派兵據守函谷關,盛怒之下,命英布等人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