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6)

晚年陳云 作者:楊明偉


第三,“要有兩三年調整時間,最好三年”。

鑒于“現在比例失調的情況相當嚴重?;窘ㄔO項目大的1700多個,小的幾萬個?!标愒普J為,這次國民經濟調整的時限不會短。他提出,只有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扭轉目前的比例失調的狀況。為了讓人們理解這一點,陳云再次強調:

調整的目的,就是要達到按比例,能比較按比例地前進。重點企業(yè)、城鎮(zhèn)工業(yè)、社辦工業(yè),各方面都大體安置下來。

怎么調整?陳云提出了一些具體辦法:

趕快下決心,搞不了的,丟掉一批就是了。搞起來,沒有燃料、動力,沒有原料、材料,還不是白搞。同意(余)秋里同志他們的意見,要讓先進企業(yè)“吃飽”,這個話對。地方工業(yè)、社辦工業(yè),如果同大工業(yè)爭原料、爭電力,也要下來。搞“三個人飯五個人吃”,不能持久。小化肥廠,有些地方不愿意減下來。我看能保存的就保存,不能保存的就下來。當然在我們國家,先進的企業(yè)、落后的企業(yè)并存的局面,要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存在。否則,容納不了那么多就業(yè)人員,有人就要鬧事。

他提醒大家要看到調整工作的難度,說:“要完成調整任務,很不容易,因為過去十年欠了賬?!?/p>

第四,到20世紀末,鋼的指標不能定得太高。

陳云也不贊成在遠景規(guī)劃中將鋼的指標定得過高,他提出:“2000年鋼的產量定多少合適?還有21年,我說達到8000萬噸就不錯了?!?/p>

為什么這樣定位鋼的產量,陳云風趣地解釋:

我這個話大有“機會主義”的味道。問題是,1985年搞6000萬噸鋼根本做不到。我說2000年搞到8000萬噸鋼,是冒叫一聲,但也有點根據。因為平均每年增加200萬噸,或者多一點,就不算少。如果將來超過8000萬噸,或者超過很多,阿彌陀佛!如果達不到,稍微少一點我也滿意。我不光看你那個數目字,鋼要好鋼,品種要全。那時鋼達到8000萬噸的國家并不多,還不是那么幾個。要看到,我們的建設喪失了幾乎20年的時間。到2000年能達到8000萬噸鋼,就不錯了。

數量是這個數量,要按這個數量做計劃。遠景規(guī)劃的指標定到這里,超過了,歡迎;少一點,也滿意。

陳云的意思,指標下來了,質量卻要上去。對此,陳云進一步強調:

冶金部要把重點放在鋼鐵的質量、品種上,真正把質量、品種搞上去,就是很大的成績。這樣做,20年時間,其他的工業(yè)、交通運輸都可以跟上來,科學技術力量也可以跟得上,城市建設也可以跟得上。

由于改革開放條件下的調整與以往的調整有很大的不同,陳云提出,必須處理好調整與開放的關系,不要因為“調整”忽略了“開放”。為此,他在會上肯定地說:“外資還要不要,外國技術還要不要?一定要,而且還要充分利用,只不過把期限延長一點就是了。要找增加外匯收入的來源,把它看作很重要的題目。”

陳云的上述意見,得到鄧小平的充分肯定。在最后一天(3月23日)的政治局會議上,鄧小平也講了話。

鄧小平同意陳云提出的要用三年時間來進行國民經濟調整的意思,他說:

中心任務是三年調整。這是個大方針、大政策。經過調整,會更快地形成新的生產能力。

鄧小平進一步強調說:

這次調整,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很大的決心是搞不成的。首先要有決心,東照顧、西照顧不行,決心很大才干得成。另一方面,要看到困難,把道理講清楚,把工作做充分。

對陳云關于把鋼的指標減下來、把質量搞上去的意見,鄧小平完全贊同,他明確地說:

過去提“以糧為綱”、“以鋼為綱”,是到該總結的時候了。一個國家的工業(yè)水平,不光決定于鋼。鋼的水平,也不光是由數量決定的,還要看質量、品種、規(guī)格。鋼鐵要抓質量,抓尖端的。

對原先批準的一些計劃規(guī)模太大、國民經濟負擔不了的方面(比如國防),鄧小平提出,那根本談不上進行調整,而是要重新商議的問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