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榮的錦軍開市后,在上海屢屢得手,不光對洋人下手,就連光緒皇帝的兄弟載灃也被他們算計了,丟掉了鎖在箱子中的幾件寶貝。這幾件寶貝中,有一件稀世珍寶,那便是一尊竹根羅漢。
這尊羅漢不像其他的羅漢那樣威嚴死板,而是個性格放任、舉止怪誕的老和尚,充滿了民間世俗的情調,并且小巧玲瓏,情態(tài)栩栩如生。
羅漢最初只有十六位,稱為十六應真。宋元時增為十八位,后來又創(chuàng)五百羅漢。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他們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間,以受世人的供養(yǎng)而為眾生作福田。
這尊“不及涅槃,常住世間”的羅漢,是竹根雕刻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據說這尊竹根羅漢雕成之后,被一個皇子搶在手里,據為己有。經過幾代輾轉傳贈,后來落到親王載灃手里。這次載灃出洋路過上海,他讓主管帶在身邊,想讓上海的古玩店估個價,如果有七八千兩銀子,就愿意脫手,誰知道這尊羅漢夜間就不翼而飛。“飛”到了哪里呢?此刻,它正在黃金榮的臥室里。
事情的前因后果到底如何呢?這還要從八國聯軍說起。
話說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以后的第二年,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里有兩款要求清政府謝罪,分別是“戕害德使,派使謝罪立碑”,“戕害日本書記官,亦因派使謝罪”。慈禧太后于1901年秋下旨命侍郎那桐赴日本謝罪,不久又派光緒帝的兄弟載灃前往德國柏林謝罪。到柏林的載灃,要從上海乘坐海輪。
也許是因為清政府賠款四百五十萬兩巨額白銀的緣故,這次親王路過上海,英法兩國租界當局對他特別客氣,租界還特地安排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當時南京路是路禁森嚴的地區(qū),租界當局規(guī)定了很多條款,其中有一條是“禁止中國官民軍兵攜帶武器進入租界或過南京路,但是這次載灃到來,卻破了例,讓載灃親王帶著武裝衛(wèi)隊走上南京路,一直護送到外灘匯眾飯店下榻。
載灃親王一行住進匯眾飯店等待輪船的前一天,黃金榮就得到了消息。他立刻把這個消息悄悄送給周尚義父女,這父女倆就導演了一出有聲有色的“戲文”。沒過幾天,上海灘人盡皆知。
吃完飯后,五十二歲的親王管家依靠在后陽臺邊上,一邊欣賞黃浦江的晚景,一邊用牙簽漫不經心地剔牙。忽然聽到吱呀一聲響,隔壁陽臺的陽臺門被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