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人理睬,叛亂分子拋媚眼 (1)

當理想遇到權力 作者:張大威


孔子最大的寂寞是他的政治主張沒人買賬,沒人識貨,沒人施行。我們在這里做一種樂觀的假設,孔子的政治學說是一堆生命力極旺盛的金種子,可沒有試驗田供他試種,也是白搭。脫離土地的種子與石塊區(qū)別不大,它們都不會呼吸,也沒有開花結果的生命歷程。不能否認,孔子的學說包含著巨大的道德元素,但其中“術”的成分多于“道”的成分。這種學說的創(chuàng)立,是給政治精英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的,不是單純?yōu)榱说赖滦逕???鬃雍退牡茏觽兙墼谝黄穑皇菫榱顺闪⒁粋€純粹意義上的道德社團。他們努力“內圣”,是為了把“內圣”的精神成果轉化成“外王”的物質成果,“內圣”的對象化是“外王”。至于后來的清風窮儒、齷齪細儒、冬哄腐儒、方巾酸儒等,已是儒家理想的末流了。儒們自己哪個不知,“內”再“圣”,不能“外王”,也是一個虛。在中國,精神領袖和權力領袖歷來是合二而一的,沒有權力的精神領袖,其“精神”也難以傳播久遠。思想的正確傳播途徑應該是自由和信仰,在中國卻借權力和強制傳播,這聽起來荒唐可笑,然而孔子的思想正是借了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才成了國學。

哀莫哀兮,孔子生在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亂世用重典,他的仁政不合時宜。他想做一個挽狂瀾于既倒的大人物,“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天生孔丘何用?然而奴隸社會土崩瓦解了,在許多市儈、政治騙子、謊言家、赳赳武夫得志之際,在許多成功人士于王事謇謇、席不暇暖之時,最想參政議政并在參政議政中克己復禮,實現周文王、周武王美政的大師級人物孔子被晾在一邊,無所事事,在那里干呆,有勁沒處使。表面上看,孔子忙,甚至可以說忙得團團轉:他開辦學校,招收了大批弟子,每日里前呼后擁;他奔走列國,他為世道人心的江河日下著急上火。可是這種“忙”都不是他心中所要的那個“忙”。孔子所要的“忙”是找到一塊國土,輔助一位國君,建立如文武時代的那樣一個周。孔子對做名儒、名士都不感興趣,他要做的是名臣。孔子所處的時代天下一團糟,的確挺需要名臣的。據傳孔子曾經刪修魯史官所記的《春秋》,“《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看情形是金甌片片碎,奴隸主貴族階級忽喇喇似大廈傾。滄海橫流,是要出英雄的。孔子就要做這個英雄,他要寫天地這篇大文章,他要補天濟世,他要日月所照之處皆成樂土,他要天下君王皆遵周制,他要芻蕘采薪之人皆明禮義,他要儒家恩惠澤潤眾生。偉哉,孔子!壯哉,孔子!可惜,他一件也做不到。他只能干瞪眼,瞎著急,徒嘔心血??鬃釉跉v史面前是個遲到者,不合時宜者,逆潮流者。他想做的事,不是他不能為,而是時代已經不允許他為了。他或許應該選擇沉默和缺席,但選擇沉默和缺席,又不是孔子了。孔子選擇的是“在場”和“出席”。在時代的長餐桌上,他拼命地要抓住屬于自己的那份刀叉。胡適有詩云:“知其不可而為之,亦不知老之將至。識得這個真孔丘,一部《論語》都可棄?!睍呵也徽摵m的詩高明與否,這首詩確實是孔子一生的生動寫照。儒,本來就是一種職業(yè)——為他人辦喪事的一種職業(yè)。這使儒們的血液里存在著一種實干家的執(zhí)拗和吹吹打打的喧嘩浮躁成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