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2)

那個鐵血豪情的民國 作者:舒展


攻城拔寨的袁世凱面對撤退的日軍,令所帶的朝軍守城,自己親率騎兵,對逃脫的日軍一路追殺,最終將日軍趕到一座山上。日軍憑借山勢,緊急布防,并向著清軍大喊:“朝鮮國王還在我們手上,若想讓他活命,你們立刻撤圍!”

部下有人勸袁世凱:“窮寇莫追!”

袁世凱斷言:“日軍素來陰險狡詐,若讓他們脫身,必將反戈一擊!此刻手軟,必功虧一簣!上山!”

袁世凱讓人向日軍喊話:“汝等已被包圍,若想活命,立刻投降。如果朝鮮國王有絲毫損傷,山上的日軍不留一個活口!”

日軍不從,袁世凱揮兵進攻,山上立刻化作一片血海。日軍的防線頃刻潰滅,英勇的清軍沖入敵陣,救下了朝鮮國王,剩下的日軍不是戰(zhàn)死,就是被俘。此役,清軍大獲全勝。

此戰(zhàn)正是著名的甲申之戰(zhàn),是清政府與日本之間角逐朝鮮的關鍵之戰(zhàn)。袁世凱率領的清軍擊潰日軍,粉碎了動亂,也鞏固了朝鮮作為中國屬國的地位。否則,朝鮮早在甲午戰(zhàn)爭之前就被日本吞沒,由于袁世凱的成功阻擊,中日決戰(zhàn)因此向后拖延了幾年。甲申之戰(zhàn)也成為清政府對日作戰(zhàn)取得的最后一次勝利。

血戰(zhàn)之后的袁世凱傲然站立山頭,望著明滅的戰(zhàn)火和被押回大營的日軍,豪情滿懷。曾在少年時,壯志躊躇的他就寫下了“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的雄壯詩篇,如今,他率領清軍縱橫朝鮮,擊潰日軍,揚名立萬。一條蘇醒的巨龍正在抬頭西望,他靜靜地等待著羽翼豐滿——他日馳騁神州,逐鹿中原!

袁世凱在朝鮮的煊赫戰(zhàn)功,得到了當時位極人臣的李鴻章的賞識,于是數(shù)年之內(nèi),對這個年輕的將領加官進爵,委以重用。袁世凱也不負眾望,在朝鮮期間縱橫捭闔,周旋于日俄的爭端之中,保全了朝鮮的屬國地位——直到甲午炮響。

甲午一戰(zhàn),忍辱負重的日本傾盡國力,發(fā)展軍工,最終在海上戰(zhàn)勝了號稱“亞洲最強艦隊”的北洋水師。自此,中國在東亞的統(tǒng)治力一落千丈,袁世凱也在日本虎視眈眈的包圍中,從朝鮮撤回京師。日本從此占據(jù)了東亞的絕對主動權。

退回京師,對于洞察時局的袁世凱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拒絕了去江南富庶之地任職的肥差,主動要做跑動于軍機處的小官。這個官對他來說,是交給未來的一個籌碼。

在那里,他結識了帝國的決策者、朝廷的高層人物們,并且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將門世家出身的武官,洞察世事,滿腹灼見。在官場也處事圓滑,收放自如,深得軍機大臣們的賞識。并且,當時的袁世凱并非只為自己的官途著想,他還時刻牽念著這個帝國未來的命運。甲午一戰(zhàn),他意識到大清朝自身的腐朽和沒落,他的觀點與當時的維新派有許多共同之處,那就是除舊革新,效法西方,重振中華!

為此,袁世凱還曾給康有為的強學會捐過銀子,但是,他并沒有走維新派的道路,而是有著自己的強國之道——他上下奔走,打通關節(jié),內(nèi)聯(lián)外通,最終成功說服了朝廷。軍務大臣榮祿、李鴻章任命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式軍隊,取名“新建陸軍”。

天津小站,這個曾經(jīng)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鎮(zhèn),此后將在袁世凱手中,被練成全中國最不可小覷的軍事重心。此后,在英美國家繪制的中國地圖上,“小站”是唯一一個得到重點標注的中國小鎮(zhèn)。這些,全依仗于袁世凱排練的新軍??v觀全局,這是袁世凱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放眼歷史,也是中國命運的關鍵轉(zhuǎn)折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