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臺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現(xiàn)在怕也撿不著什么了。那地方毫無可看。記得劉后村的詩云:“昔日講師何處在,高臺猶以‘雨花’名。有時寶向泥尋得,一片山無草敢生?!蔽宜械闹炼嘁仓蝗绱?。還有,前些年南京槍決囚人都在雨花臺下,所以洋車夫遇見別的車夫和他爭先時,常說:“忙什么!趕雨花臺去!”這和從前北京車夫說“趕菜市口兒”一樣?,F(xiàn)在時移勢異,這種話漸漸聽不見了。
燕子磯在長江里看,一片絕壁,危亭翼然,的確驚心動魄。但到了上邊,逼窄污穢,毫無可以盤桓之處。燕山十二洞,去過三個。只三臺洞層層折折,由幽入明,別有匠心,可是也年久失修了。
南京的新名勝,不用說,首推中山陵。中山陵全用青白兩色,以象征青天白日,與帝王陵寢用紅墻黃瓦的不同。假如紅墻黃瓦有富貴氣,那青琉璃瓦的享堂,青琉璃瓦的碑亭卻有名貴氣。從陵門上享堂,白石臺階不知多少級,但爬得夠累的;然而你遠(yuǎn)看,決想不到會有這么多的臺階兒。這是設(shè)計的妙處。德國波慈達(dá)姆無愁宮前的石階,也同此妙。享堂進(jìn)去也不小,可是遠(yuǎn)處看,簡直小得可以,和那白石的飛階不相稱,一點兒壓不住,仿佛高個兒戴著小尖帽。近處山角里一座陣亡將士紀(jì)念塔,粗粗的,矮矮的,正當(dāng)著一個青青的小山峰,讓兩邊兒的山緊緊抱著,靜極,穩(wěn)極?!T墓沒去過,聽說頗有點丘壑。中央運(yùn)動場也在中山陵近處,全仿外洋的樣子。全國運(yùn)動會時,也不知有多少照相與描寫登在報上;現(xiàn)在是時髦的游泳的地方。
若要看舊書,可以上江蘇省立圖書館去。這在漢西門龍蟠里,也是一個角落里。這原是江南圖書館,以丁丙的善本書室藏書為底子;詞曲的書特別多。此外中央大學(xué)圖書館近年來也頗有不少書。中央大學(xué)是個散步的好地方,寬大,干凈,有樹木,黃昏時去兜一個或大或小的圈兒,最有意思。后面有個梅庵,是那會寫字的清道人的遺跡。這里只是隨意地用樹枝搭成的小小的屋子。庵前有一株六朝松,但據(jù)說實在是六朝檜;檜陰遮住了小院子,真是不染一塵。
南京茶館里干絲很為人所稱道。但這些人必沒有到過鎮(zhèn)江、揚(yáng)州,那兒的干絲比南京細(xì)得多,又從來不那么甜。我倒是覺得芝麻燒餅好,一種長圓的,剛出爐,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館都有。咸板鴨才是南京的名產(chǎn),要熱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有咬嚼。但南京人都說鹽水鴨更好,大約取其嫩,其鮮;那是冷吃的,我可不知怎樣,老覺得不大得勁兒。
——《中學(xué)生》1934年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