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插花地冊子》 第三章 師友之間(11)

插花地冊子(增訂版) 作者:止庵


回想起來,這些年里有幸認識世間的幾位畸人,他們的見識、品位和價值觀念都與流俗不同,我因此才能有點長進。前面講到的都是,末了還要添上一位洋人,就是François Morin。Morin這個名字在我的文章里也屢屢出現(xiàn),以致我的表哥從美國回來,見到我就問Morin是誰。他是法國人,我在公司打工時,他在公司代理的一家法國工廠任地區(qū)經理,所以我們先是工作關系,而且開始很不融洽,因為他這人做事每每不合商場上的慣例,你若循常規(guī)則無以適應。不光是我,幾乎整個公司的人都這么看,稱之曰“那個破法國人”。一九九四年春天我陪他去上海出差,傍晚往外灘一走,路上忽然談起法國一些作家來,我才發(fā)現(xiàn)他原來在文學方面造詣甚深。那天風很大,我們卻在外面談了很久。我提到一位作家,他便一通議論,所言獨出心裁,與以往在書本上所見到者多有出入。原來他根本不是商場中人,而且雖然混跡多年,竟然格格不入。他對我寫些東西能發(fā)表,能出版,很感羨慕,嘆息說自己還不得不掙錢養(yǎng)家糊口。我給他起過一個“傅默然”的中國名字。此后他來中國多趟,我去法國三次,此外還一同去過日本,彼此之間談話很多,我不過偶爾記錄下來一二而已。

我在法國留下的較深印象,大多與Morin有關。例如一起去盧浮宮,他詳細告訴我他發(fā)現(xiàn)那個金字塔入口與周圍建筑有什么關系,比如塔的形狀與兩側塔樓頂端的鈍三角形相協(xié)調;站在宮殿門洞外口看金字塔,塔尖與對面三樓頂部重疊;站在內口看,塔尖又與塔樓的三角形頂端重疊。還有一次去凡爾賽宮(他家就住在那附近),正是傍晚時分,我看著暮色中那些樹木,第一次覺得還是古典風景繪畫逼真,印象派畫的倒好像是想象的了。再就是在尼斯附近偶然來到馬蒂斯設計的小教堂,這我已經寫在關于畫的小書里了。后來他跟我更多談論繪畫,有關高更、馬蒂斯、德·斯塔爾和蘇拉熱都曾詳細論說,但他最喜歡的畫家還是馬列維奇。Morin信東正教,把俄羅斯文學藝術看得比法國的更高,他當時的太太是俄羅斯人,有一次聊天,我提到蒲寧,她卻說最具俄羅斯特色的是列斯科夫。她對在巴黎的生活很不滿意,對我說“這里沒有文化”。那天我們瞞著她去了“瘋馬”,事先Morin有點緊張,他也沒去過,怕學壞了。結果卻很釋然,因為只看到美,而且是世間最美的東西。我后來喜愛古代無伴奏的宗教歌唱,也是受到他的啟發(fā)。有一次我們到巴黎的克隆尼博物館,在古建筑里聽一個音樂小組演唱十一世紀法國的宗教音樂,至今難以忘懷。Morin在尼斯曾帶我到東正教堂看彌撒,我體會到俄國文學的兩大主角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好像不過是要把這莊嚴、繁復、恢宏和深沉的彌撒過程記錄在紙上,而記錄下來的終究只是余韻而已。Morin最不喜歡“安排”二字,要他幫助做什么計劃都極力抵制;非得安排不可了,尤其是涉及文化問題,卻又搞得相當繁瑣。有一次我計劃獨自到外省一走,要他提點建議,他打了不知多少電話向朋友咨詢。其實我此前只去過地中海岸邊和羅亞河谷,他隨便指個地方也就是了。末了提出還是去布列塔尼罷,在韋桑島體驗一下大西洋如何荒涼,另外在坎納克看看古人不知出于何種原因留下的一排排大大小小的石頭??布{克真是個奇特之地,我本來只準備呆一天的,上午看石頭陣,下午去博物館,但趕到那兒只差半小時就關門了,博物館的售票員說,這里內容太多,太精彩,你還是多停留一天,明早再來慢慢參觀。我覺得這個人也有點兒像Mori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