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良友畫報》的一世情緣

他與書同壽·趙家璧 作者:趙修慧


與 眾 良 友 1932年秋,父親從光華大學(xué)畢業(yè),正式成為良友 I回 圖書印刷公司的職工,擔(dān)任文藝部主任,負責(zé)文藝類 報 書籍的編輯工作。那時《良友畫報》已出版發(fā)行六年 澎 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當(dāng)時, 的 畫報的主編是馬國亮,編輯室設(shè)在上海四川北路851 號公司二樓中間的大房間中。畫報編輯室外面是一 個大陽臺,陽臺北端用木板隔成一個小間,這就是父 世 親一個人的文藝部,南端放一張寫字臺,鄭伯奇就在 情 那里編《電影畫報》o 雖然他們各自負責(zé)的工作不同, 緣 但父親、鄭伯奇及畫報編輯部的馬國亮、丁聰、萬籟鳴 都是志趣非常相投的朋友,直至晚年也常相往來。馬 國亮與父親,是向時進入“良友”工作的一對同齡青 年。他們熱愛祖國,追求進步,對新興事物極其敏感, 對文化出版事業(yè)情有獨鐘。馬國亮能畫能寫,善寫小 品文,他寫的文章編成冊子交給父親編輯出版;《良 友畫報》的選畫、編輯也常得到父親的參謀,兩人情 同手足。那時《良友畫報》每期都刊登一些小說或散 文,這些作家便是大家共同的朋友。1934年,老舍第 一次從山東到上海良友公司時,就被請坐在大陽臺 中間那張有黃色布套的大沙發(fā)上。大家圍繞四周快 樂地交談,那天,畫報的攝影記者曾拍下一個鏡頭。 過了四五十年我還聽到父親和馬國亮在一起回憶這 段往事。 他與書同壽·趙家璧 2 J父親20世紀30年代初在良友圖書公司編輯部 1937年8月13日,日軍對上海發(fā)動大規(guī)模軍事進攻,良友公司遭日軍 炮火猛烈襲擊,損毀嚴重。經(jīng)理余漢生認為恢復(fù)“良友”已不可能,遂向 法院宣告上海的良友圖書印刷公司破產(chǎn),解散上海職工,而把《良友畫 報》遷至香港繼續(xù)出版。以父親為首的上海職工不甘心公司就此倒閉, 用職工會的名義,向法院受盤良友圖書印刷公司的全部資產(chǎn),招募新股 東,收回香港《良友畫報》出版權(quán),公司改稱良友復(fù)興圖書公司,于1938 年12月31日開創(chuàng)立業(yè),地址在上海四川路33號企業(yè)大樓5樓,占地只有 100多平方米。此時,父親也入了股,是公司的副經(jīng)理兼總編輯,從此父 親對《良友畫報》更多了一份責(zé)任與義務(wù)。1939年2 fi],總經(jīng)理陳炳洪決 定《良友畫報》復(fù)刊,由美國人密爾斯掛名發(fā)行,父親大學(xué)的同學(xué)張沅恒 任主編,張沅吉任助編,聘翁香光女士任資料員。復(fù)刊的《良友畫報》排 序為第139期。 在《良友畫報》第100期上,馬國亮曾說:“把每一期畫報保存起來, 那無異于有了一本范圍最廣博、最可靠、最有趣味的歷史,便是一本中國 的,甚至可以說是世界的近十年的歷史。世界政治舞臺的變遷、各國的 2 2良友復(fù)興公司同仁合影,前排左二是父親。 變亂、社會風(fēng)俗的轉(zhuǎn)移、科學(xué)的發(fā)明、美術(shù)作品的傾向及宦海沉浮、人物 出沒,都可從畫報中了如指掌。以圖畫記歷史,更使讀者身歷其境。”父 親重視文化歷史的繼承與傳播,已主編了一套《中國新文學(xué)大系》,他覺 得已出版了10多年的《良友畫報》真實地記錄了那個時期的歷史與文化, 而且,是用生動的畫面,形象地記錄了那個時代,這是一種可貴的文化傳 承,必須把它保存起來。但是《,良友畫報》開創(chuàng)初期,伍聯(lián)德先生自認為 是冒險出版,初版本只印了2 000冊,出版后大受歡迎,再添印兩次,共計 7 000冊,也銷售一空。因此早期的版本公司已無保存?!鞍艘蝗笔伦?, 日軍炮火把良友圖書公司的書庫幾乎全毀,畫報也在其中。在良友復(fù)興 圖書公司成立后,父親想方設(shè)法、費盡周折,總算收集齊一套完整的《良 友畫報》,他精心地把它裝訂成15大卷,放在公司玻璃柜中展出。裝幀精 美的《良友圖畫雜志》合訂本既是公司業(yè)績的展示,也是很有影響力的廣 告。每當(dāng)看到畫報,總讓父親想起畫報的創(chuàng)始人、提攜他步入出版界的 他與書同壽·趙家壁 23良友公司創(chuàng)辦人伍聯(lián)德 恩人——伍聯(lián)德先生。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 軍占領(lǐng)上海租界。12月26日,日寇查封良 友復(fù)興圖書公司,這一套15卷的《良友圖 畫雜志》合訂本,被隨同日軍查抄的日本同文學(xué)院學(xué)生發(fā)現(xiàn),下令捆扎起 來,準(zhǔn)備次日派車一并運去。這15冊畫報,是公司重要紀念品,此后恐怕 再難收齊,父親眼看自己的心血遭此厄運,心急如焚,束手無策。當(dāng)時有 一個年輕的同事自告奮勇,夜半乘日寇不防,翻墻入室,冒險取出,終使 這15冊畫報免陷敵手,幸得保全。 1942年4 月24日,不愿屈從日寇的良友復(fù)興圖書公司正式宣布停業(yè), 父親和時任畫報主編的張沅恒準(zhǔn)備離開上海去桂林復(fù)業(yè),出發(fā)前他先爬 到房頂上,將畫報存放于天花板與房頂間的空隙處,但想想下雨漏水會 侵蝕它的,就把畫報搬到壁櫥中,但誰都知道壁櫥是存放財物之處,這 樣家中幾次遷移怎么都不放心。最后父親得到一位蘇州友人的幫助,將 畫報隱藏到蘇州鄉(xiāng)下的農(nóng)舍中。1945年日寇投降,父親回滬后做的第一 件事,就是去蘇州鄉(xiāng)下,把畫報領(lǐng)回。那天他是帶著我和弟弟一起去的。 雖然畫報沒有遭到意外,但無意間已把第10卷丟失了。此后,畫報一直 保存在父親自己的視線之內(nèi)。 1954年,中國迎來了社會主義建設(shè)高潮,父親決心走社會主義道路, 將晨光出版公司并入上海新美術(shù)出版社。在跨出這一步前,他決定為這 套《良友畫報》找一個能留存后世的安身之處。他考慮良久后向《人民 日報》寫了一封信,詢問該捐獻給哪個單位? 如何辦理捐獻手續(xù)? 4月3 日,北京圖書館給他發(fā)信,信中說: 接到人民日報社的信,通知我們關(guān)于您想要將收藏多年的全套《良 友畫報》捐獻給國家的事,并要我們與您直接聯(lián)系,我們接到信后十分高 興,因為我們館正缺這么一套完整的畫刊,現(xiàn)在找這么一套卻不大容易 了。您既愿把這一心愛之物捐獻與我館,我們代表廣大讀者群眾向您表 示感謝。 至于移交手續(xù),是否請晨光出版公司代為裝箱寄運給我們。運費可 由我館全部負擔(dān),上海龍門聯(lián)合書局常有書刊寄運給我們,包裝等都還 好,必要時可以電話和該店聯(lián) 系。 北京圖書館 19 54.4 .3 4YJ 10日,父親就把這套《良友畫報》寄送北京圖書館,并寫下一份 此書的經(jīng)歷,和良友圖書公司被日軍查封、啟封的珍貴照片一并寄去。 “文化大革命”中,父親所有藏書都被抄走,進)k70年代后期,風(fēng)暴減 弱,他那懷舊的思緒就抬頭了,他想念自己主編的《一角從書》《、良友文 學(xué)叢書》《、良友文庫》《、萬有畫庫》和《良友畫報》等書籍。當(dāng)時上海圖 書館館長是顧廷龍先生,顧老體諒他的懷舊之情,把他介紹給圖書館現(xiàn) 代文學(xué)館的蕭斌如同志。蕭斌如引導(dǎo)父親走進上海圖書館藏書樓,當(dāng)父 親看到排列整齊的他三四十年代主編的這些書籍時,仿佛遇見了久別的 親人,他含著淚水,撫摸著已泛黃的舊書,激動地說:“這是我一輩子的心 血呀! 可惜這些書在‘文革’時,全被抄去了!” 1977年5月,北京魯迅研究室葉淑穗等同志到上海訪問父親,臨行時 父親懇請他們回京后與北京圖書館聯(lián)系,為他捐贈的《良友畫報》拍兩張 照片,使他在思念時,能對著照片,讓思緒隨聯(lián)想翩躚。8月12日,北京圖 他與書同壽·趙家璧 2 5北京圖書館寄來的 《良友畫報》書影照片 書館終于寄來了兩張他捐贈的《良友畫報》的照片及底片。父親有一本 精美的相冊,里面貼著魯迅給他的49封信的照片,父親把這兩張照片,也 收在這本相冊中,可見《良友畫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1979年他到北京 參加全國第四屆文代會時,曾專程去北京圖書館,探望作為特藏品的《良 友畫報》,就像去探望一位久別的親人。 1980年前后,上海圖書公司聘請父親和顧廷龍、周谷城、羅竹風(fēng)等 12位老人為顧問,此后,公司經(jīng)理畢青和副經(jīng)理郭小丹常到我家訪談。 1982年至1986年間,公司屬下的上海書店影印出版全套《申報》,為影 印的事,郭小丹先生常有事與父親商討。據(jù)郭小丹先生回憶,大約是 1983年5月間,父親對他說:“你們實在還有一套書可印?!惫鶈枺骸笆裁?書?”父親答:‘《 良友畫報》?!边€說:“一幅歷史照片的價值,決不是幾 千文字所能代替的。因為它更真實、更具體、更形象化,具有更大的說 服力,足以引起無窮的聯(lián)想?!读加旬媹蟆窔v史悠久,編輯態(tài)度較認真, 所采用的畫片,涉及國內(nèi)外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體育、服裝、婦女、 兒童等,可以說包羅萬象,應(yīng)有盡有。3萬余幅圖片,可以說是一部形象 化的歷史圖卷。我常想上海書店如把全套舊版本《良友畫報》加以重 印,化一為萬,那才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父親還建議他們?nèi)枂?馬國亮。隨后,畢青和郭小丹按父親提供的地址到南昌路馬國亮家,馬 國亮也說這套畫報值得重印發(fā)行,還告訴他們,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 東方部主任王冀博士說過:“《良友畫報》是一套很有歷史價值的畫報, 今天看來,仍舊是很好的參考資料?!彼步ㄗh把當(dāng)年的《良友畫報》全 部重印。但80年代初,時任上海書店的領(lǐng)導(dǎo)還有些顧慮,因為《良友畫 報》中有大量蔣介石和國民黨黨政要員的照片,怕上級不批準(zhǔn)。父親鼓 2 6 父親(左)與郭小丹 動他們打報告試試,又說:“內(nèi) 部發(fā)行也可么!”不久,市委宣 傳部批準(zhǔn)重印全套舊《良友畫 報》。上海書店將此事交給郭 小丹負責(zé),并請父親寫一篇重印全套《良友畫報》引言,放在首頁。 重印《良友畫報》需要一份完整、清晰的母本,而此時畫報因出版日 期久遠,在國內(nèi)已瀕臨絕跡,上海圖書館、北京圖書館都沒有保存完整的 全套原版本,幸好上海圖書公司所屬的上海舊書店專收舊書刊,自1956 年成立以來,經(jīng)30多年的收集,總算配齊兩套,雖然有的版面已有破損, 但在制版、印刷部門的努力下,重印的《良友畫報》終于在1985年《良友 畫報》創(chuàng)刊60周年前夕,開始發(fā)行、預(yù)訂。原計劃印1 000套,實F[]900套, 售價每套2 600元,平均每冊100元。對當(dāng)時的讀者來說書價是貴了些,但 問顧者也很多,銷售興旺。 畫報出版后,上海書店向父親和馬國亮各贈送一套。當(dāng)26本包裝精 美的畫冊送到家里時,父親看著桌上地下堆滿的畫報喜不自禁:“今后, 我什么時候想看畫報,就能看到了?!碑媹髮嵲谑嵌啵瑫裰蟹挪幌?,房間 又小,只能在樓梯口搭了一間閣樓,專門存放。 《良友畫報》在國內(nèi)成功重印發(fā)行后,郭小丹通過自己的好朋友、香 港商務(wù)印書館總經(jīng)理陳萬雄先生向臺灣商務(wù)印書館總經(jīng)理張連生建議 “臺灣是否也印一些?”開始幾次沒有談成功,領(lǐng)導(dǎo)對郭小丹說:“你不要 花這個心思了,弄不成功的j”1990年,陳萬雄請郭小丹到香港去 (郭小 丹此時已退休),次日張連生也到港。陳萬雄請他們一起用早茶,席間張 問:“郭老,你一再建議臺灣影印發(fā)行《良友畫報》是什么道理?”郭老 他與書同壽·趙家璧 2 7說:‘《 良友畫報》1926年出版,蔣介石1927年上臺,‘良友’每期都有國民 黨政要的照片,現(xiàn)在這些人都已不在了,他們的子女和百姓都會想了解 這段歷史?!读加旬媹蟆窐O好地記錄了這段歷史。我估計臺灣可能不會有 全套《良友畫報》,你們自己影印也難。如由上海印制,你們來發(fā)行,功德 無量?!睆埢厝タ紤]后決定印500套,親自到上海簽訂合同,上海方面簽字 的是上海圖書公司經(jīng)理俞子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為此次印刷出版共付美 元21萬多。畫報印出后,通過香港商務(wù)印書館轉(zhuǎn)送至臺灣,不久,畫報全 部售完。臺灣重印發(fā)行的《良友畫報》的序言是請馬國亮先生寫的。 現(xiàn)在重印的《良友畫報》已成為海峽兩岸,乃至世界各大圖書館、研 究機構(gòu)、大學(xué)、出版社的重要參考資料。聽說最近又有出版機構(gòu)在策劃 重印《良友畫報》o 人們這樣喜歡《良友畫報》是因為,如果你要了解20 世紀前半期的中國概況、世界要事,要尋找那個時代的人物、文化,乃至 想了解那時的服飾、用品,那么《,良友畫報》就會為你提供一份最真實、 直觀的史料! 我想這就是父親收藏、捐獻和建議重印《良友畫報》的初衷吧。 寫于2006年lO ft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