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2)

蔣中正日記揭密 作者:阮大仁


大仁先生住在斯坦福大學附近,這使得他可以從容精讀蔣介石日記和相關(guān)檔案文獻,又可以利用他得之于祖輩、父輩的口述或傳聞資料,使二者相互補充,相互驗證,相得益彰。大仁先生說我曾戲稱他為正史、野史兼采的“二史堂主人”。我年輕時記憶力可能尚好,但近年來腦力日衰,已經(jīng)不記得當年說此話的情景,不過,即使有此語,亦非批評,而是言贊美,因為第一,正史未必盡真,而野史未必盡偽,魯迅一生,就瞧不起那“裝腔作勢”,擺“史架子”,“也不敢說什么”的“正史”,而提倡讀民間私人敢于說真話的“野史”;第二,如果以檔案文獻與回憶、口述、傳聞來界定“正”與“野”,那么,“二史堂主人”的老祖宗正是被尊為“史圣”的司馬遷。如此說來,“二史堂主人”之稱,豈不美哉!豈不懿哉!當年的司馬遷“悉論先人所次舊聞”,而今的大仁先生傳述祖上親歷、親見、親聞之事,亦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好事!

收集在本書中的大仁先生的文章利用蔣介石日記,參以阮毅成先生生前日記、口述回憶和身后留下的其他資料,相互驗證,對照,解開了1948年以后,特別是1949年國民黨遷臺之后的諸多秘密。大仁先生是學數(shù)學的,重視科學精神,主張寫歷史要冷靜、中立、客觀,反對“筆鋒常帶感情”,因此他的文章論證嚴密,以說理和分析見長;但是,大仁先生文學修養(yǎng)很深,因此,書中也頗多引人入勝、趣味盎然之處。國民黨內(nèi),派系復雜,人物關(guān)系復雜,大仁先生卻能條分縷析,層層剝筍,揭示真相。大仁先生成長于臺灣,國民黨遷臺以后的歷史是他的“所見世”。由于時間較近,檔案尚未開放,臺灣學者可能尚未顧及,大陸學者則難以深入。大仁先生本書,根據(jù)蔣介石日記和毅成先生所述以及自身的見聞,對這一時期臺灣政壇的重大變幻,如蔣介石和陳誠的關(guān)系,蔣經(jīng)國、嚴家淦、李登輝之上臺,以及著名的“葉公超案”等,都做出了很有說服力的敘述和分析。

大仁先生認為蔣介石日記是“無盡的寶藏”,積極加以利用,但是大仁先生在利用的同時,對日記所載,也采取考核、存疑的態(tài)度,對其中論事、論人的主觀與謬誤,甚至不惜下大力氣加以批駁、辨正。大仁先生認為:蔣介石寫日記是為了供自己“日后查閱”,“原則上不會故意說謊去欺騙自己”,因此“大致是可信的”,但是,有時也有當記而不記的“省略”。這種情況,大仁先生稱之為“不正當?shù)氖÷浴?。另外,蔣介石像每個人一樣,也有其喜怒哀樂與主觀之處,他對別人的批評與指責,歷史學家不能不加查證而全盤接受,不能只以他日記中的記載為準。這些意見,對于已經(jīng)利用蔣介石日記,或準備利用的學者是有啟示意義的。

楊天石

2012年6月初旬于北京東廠胡同之書滿為患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