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后,一個風和日暖的冬日里,全家人聚集一起,陳恕為冰心老人放映了他福建行的精彩錄像,陳鋼拿出照片讓姥姥看到了故鄉(xiāng)新貌。冰心老人高興極了!她邊看邊回憶,還能說出哪是哪兒,回憶起童年那悠悠歲月的許多往事!
“不要把我放大”
成立冰心研究會是文學界朋友們的夙愿。因為這位從本世紀一九一九年起就開始發(fā)表作品、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已達七十多年的文壇巨匠,已是當今中國文學界年齡最高的作家。進入八十歲高齡之后,她宣布“生命從八十歲開始”果然在這一年她的新作《空巢》榮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此后她接連不斷地寫作、發(fā)表了數(shù)量極其可觀的散文、小說、隨筆,邁上她創(chuàng)作的新高峰。的確,八十歲以后,她頑強的生命活力和蓬勃的創(chuàng)作激情,更贏得了讀者和全社會的敬重。用她自己的話說:“回溯我八十多年的生活,經(jīng)過了幾個‘朝代’。我的生命道路如同一道小溪,從淺淺的山谷中,緩緩地、曲折地流入‘不擇細流’的大海。它有時經(jīng)過荒蕪的平野,也有時經(jīng)過青綠的丘陵,于是這水流的聲音,有時凝澀,也有時暢通,但它還是不停地向前流著。”
的確,冰心創(chuàng)作之泉始終涌動著、向前流著。這位崛起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文學巨匠,童年時的海邊生活陶冶了她高潔的情操,孕育了她詩人的氣質(zhì)。她的心充滿了對兒童、對母親、對大自然、對祖國的愛。她的《寄小讀者》深受幾代讀者的喜愛。她的作品溫暖激勵過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影響了培育了幾代人!如今單是在國內(nèi)研究冰心的專著已出版了十數(shù)部。還不要說從二十年代起,那些前輩作家如成仿吾、周作人、梁實秋、瞿秋白、茅盾、郁達夫、朱自清、阿英、巴金、葉圣陶、張?zhí)煲?、沈從文、蔣光赤、趙景深、臧克家、王統(tǒng)照等人都先后撰寫過評論冰心的文章。實際上研究冰心早已蔚然成風,那么,時至今日,冰心研究會的成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感謝冰心家鄉(xiāng)福建省文聯(lián)、作協(xié)一批熱心的朋友們幾年的奔走呼吁,南北聯(lián)絡,一九九二年歲末——十二月二十四日,冰心研究會終于在溫暖如春、繁花似錦的冰心老人的故鄉(xiāng)福州成立,同是德高望重、與冰心親如姐弟的巴金出任會長。
我在離開北京去福州前夕曾去拜望冰心老人。我請教她對于成立這個研究會有什么囑咐時,她十分認真地說:“研究是科學的名詞,研究不是吹捧,而是分析。不要把我放大。”
當時,我并沒有完全理解老人深刻的話,只是覺得這是她一貫的態(tài)度:謙虛。直至到了福州后,看到她托付女兒吳青帶來她致研究會一封短簡,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她那真誠的心意。她在信中說:“研究者像一位握著尖利的手術刀的生物學家,對于他手底待剖的生物,冷靜地將健全的和殘廢的部分分割了出來,放在接解剖桌上,對學生解析,讓他們好好學習,我將以待剖者的身份,靜待解剖的結果來改正自己。”
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虛懷若谷的精神。
成立會上,當吳青教授代替她母親冰心宣讀完這封短簡后,出席會議的作家、評論家、學者、年輕人無不肅然起敬。
這可是一位九十二歲高齡、海內(nèi)外知名大文豪的肺腑之言哪!
她像高山,她似大海,然而她卻比喻自己是一支“細流”。她潛心創(chuàng)作,辛勤耕耘,從不問收獲。生命不息,揮筆不已!她并不甚關心自己,始終舉目向前,關注著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最近幾年她所發(fā)表的許多文章,常常引起讀者的強烈反響與共鳴。她呼吁,她請求,她那些真誠的語言,她那充滿感情的文字,都是為了我們這個古老而年輕的國家為了我們這個艱難前途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