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在一片聲討中宣布撤銷帝制,取消洪憲年號。早在因為揭露“籌安會”陰謀而遭到查禁的《時事新報》伊始,邵飄萍連續(xù)發(fā)表《蕪湖袁世凱》等一百三十四篇時評,三十六篇社論。同時,他還以阿平的筆名為《申報》《時報》等發(fā)行一萬份以上有影響力的報刊撰文,如《預吊登極》等評論,筆鋒犀利,膾炙人口,“阿平”暴得大名。
1918年初秋,北京大學決定開設校役夜校。具有敏銳新聞嗅覺的邵飄萍,認定這是新鮮事物,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請,參加了下午校役夜校的開學典禮。也就是從那天起,邵飄萍被蔡元培聘為正在籌辦的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導師,并兼職講課。
邵飄萍,浙江東陽人,清末秀才,青年時曾刻意學習梁啟超文章。辛亥革命后,抱著新聞救國理想,到杭州與友人創(chuàng)辦《漢民日報》,因在報上發(fā)表抨擊袁世凱而三次被抓入獄,1914年亡命日本求學。兩年后歸國,繼續(xù)輿論救國之志,任《申報》《時事新報》《時報》主筆。他思維敏銳、詞鋒犀利,才情過人,富有愛國之心,很快成為報界聞人。1918年10月,他獨自在京創(chuàng)辦《京報》,自任社長。他以“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十字,勉勵報社同人。李大釗先生曾在后來改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第一句被作為警句,寫在《晨鐘報》第六號社論前面的古鐘圖案上?!袄薄薄懊睢币蛔种睿鞯蔑L流,“辣”用于新聞極貼切,“妙”之于文章也貼切。
邵飄萍的《京報》是北方進步輿論的真諦,文學革命、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等大事件,《京報》或大力推動,或無情抨擊。邵飄萍支持馮玉祥的國民軍傾向國民革命,欣然接受馮玉祥聘為高級顧問之職?!毒﹫蟆反竽懡衣稄堊髁氐淖餇?,遭到奉系軍閥的忌恨。張作霖進京后,殺邵飄萍,封《京報》,一代愛國新聞達人殉國。
邵飄萍得知蔡元培辦北大工友夜校,認為此事極具新聞價值。他覺得在武夫當?shù)?,征伐不斷的世道里,一介書生的蔡元培居然為平民辦夜校,實在是北大乃至中國教育的奇跡,決定做一篇大文章。
下午一時整,漢花園里丁香開著團團紫色的花朵,淡淡的幽香彌漫在微風里。二百三十多位北大校役,深衣長衫,胸戴紅花,排著整齊的長隊,經(jīng)過一簇簇丁香,走進文科第一大教堂。在那里,早有負責夜校的徐寶璜導師,以及來賓胡適、陳獨秀、李大釗等各人,人人笑容可掬。
開學典禮由徐寶璜主持。先是蔡元培校長率眾人向國旗三鞠躬,再是全體校役向蔡校長鞠躬,又向來賓和全體教師鞠躬。
然后,是活躍的學生領袖、夜校教師傅斯年、羅家倫、張國燾、康白情等,神采飛揚地報告課程安排。
蔡元培發(fā)表演說,博得師生熱烈的掌聲。
開學典禮甫一結束,邵飄萍即采訪了蔡元培校長。
邵飄萍的洋洋灑灑的訪談錄在發(fā)行一萬三千多份的《申報》上發(fā)表后,廣泛傳播引起轟動,給死寂的教育界乃至全國帶來一股新的氣息。訪談錄最精彩的部分,題為《蔡元培的大學理學》?!拔液芨吲d北大能出現(xiàn)這種自由競爭的新局面”,“至于說《新青年》亂罵政客,那是因為政治實在太黑暗了。教育部想卷入政治,可政治總想控制教育,這就是民國以來的現(xiàn)實……”
如果說陳獨秀、胡適等人辦的《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的狂飆而獨領風騷的話,那么邵飄萍創(chuàng)辦的《京報》,則開啟了知識分子獨立辦報的道路,成為文人占領輿論陣地的楷模。
1919年“五四”前夕,《新青年》《每周評論》《晨報》《京報》《新潮》等進步報刊,大量介紹新文化、新思想,與舊文化、舊思想展開一輪輪論戰(zhàn)。涌動著新思潮的同時,也是新文化運動內(nèi)部群體分化、演變的前夜。中國的文化界、思想界的領袖們,開始根據(jù)各自選擇的價值觀,以及對中國社會革命的不同理解,即將分道揚鑣,開啟新的歷史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