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百草開花,紅的、紫的、白的,開得姹紫嫣紅,耀眼奪目,村莊周圍的原野如一片織錦,分外絢麗。
項城的古廟會到了。年邁的袁重三一大早就叫醒袁世凱。拾掇好太平車,套上兩頭渾身油光光的大犍子,車夫將新折的柳枝插在車棚頂上,高聲喊了“咦歟——嘚唔嘚噯”,猛地打起長長的響鞭,向項城城關趕去。
鄉(xiāng)村廟會演戲一路上,楊柳吐翠,初春的陽光輕拂著他們,爺孫倆格外興奮。漸漸地,他們看累了、說累了,順勢躺下來。這條官道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歷史,袁重三每年都要走幾次。他瞇縫著眼,看車夫依偎在車前睡了,任老牛拉著車一直往前走,一邊感慨“老馬識途,老牛也識路途”。
太平車晃晃悠悠地駛過官會集,沿官道穿過板橋,猛聞到一陣陣撲鼻的香味兒。袁世凱用力揉揉鼻子,睜開雙眼,爬起身來,只望見滿目都是耀眼的梨花。村頭一處小梨園;村前一處大梨園;村里村外幾處水坑碧波蕩漾,成群的白鵝、鴨子在水中嬉戲;到處都是茁壯茂密、遮天蔽日的梨樹。人行走在其中,仿佛置身鮮花編織成的宮殿,飄蕩在花的海洋。
袁世凱立起身,揮舞著一雙小手,大聲喊叫著:“哎呀,四爺爺,快看,真漂亮呀!”
袁重三笑瞇瞇地說:“是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里是一片風水寶地呀!當年,高家在這里設立油坊,經(jīng)營有道,興旺發(fā)達,于是這里就叫油坊莊;大明朝,高家有人在京城做了兵馬司,眼看京城油價飛漲,他們就把這里的香油運進京城,曾經(jīng)救得京城的油荒?,F(xiàn)在他們種下這么多梨樹,不愁災荒年沒有口糧。高家出高人,正是應了古語?!?/p>
爺孫兩人說個不停,一路穿過油坊莊、高莊寨、大李莊,不覺他們相互依偎著沉入夢鄉(xiāng)。再往前面就是項城東關了。廟會上的戲班子已開演,鑼鼓聲隨風傳來,唱黑臉、白臉、花臉的人正爭相扯起嗓子吼叫。袁重三平日最喜歡這個堂孫,今天,帶他到城里來玩兒,是要讓他多見識見識。更緊要的是他要親眼看看城里自家的店鋪,查一查賬目,也去會一會那幾位老朋友。袁寨離城太遠了。
麥子都抽穗了,豌豆花星星點點地閃動,綠蔥蔥的蒜苗也已開始抽蒜薹了。
官路上的大車并不多,偶爾有幾輛販糧米的獨輪推車,吱扭吱扭地從旁邊過去,更多的是三五成群的行人。趕了三月十八會,五黃六月,麥子要收割前,莊戶人家到會上該購置杈子、掃帚、笆子、鐮刀和木锨等家什了。
這年的春荒太長,十家有六七家糧食不夠吃,路旁的槐花、榆錢兒、桑葉、柳芽兒和椿芽在樹梢星星點點地閃動,幾乎都快被人拽盡了。饑荒時節(jié),總有人家因為家窘,難以打發(fā)日子,便去他鄉(xiāng)賣兒賣女。賣兒女的漢子們耷拉著頭,用一塊破布巾或草帽蒙住自己的臉,無精打采地挑著草筐,瘦弱的孩子睡著般佝僂在草筐里,背上插著草標。等到青黃不接,賣地的又該多了,地價也便宜下來。袁重三瞇縫著眼,打著小算盤兒,慢慢地睡著了。
“啪”的一聲響,車夫揚手打了響亮的一鞭子,袁重三醒過來,原來車已到城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