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喬治·布拉克×漢娜·霍克(1)

美好年代:寫給藝術(shù)家的21封信 作者:羅婉儀


發(fā)信人

漢娜·霍克(Hannah Hoch,1889—1978)

德國 達達運動

收信人

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

法國 立體主義

親愛的喬治·布拉克先生:

我來到巴黎,我走在塞納河的橋上。我沿河西流來到勒阿弗爾,你出生長大的地方。你沿河?xùn)|來到巴黎。我來到馬賽,我走到埃斯塔克。我看那里吸引法國畫家保羅·塞尚的風(fēng)景。他畫那地方風(fēng)景。你來到埃斯塔克,你畫那地方風(fēng)景,你向前輩畫家致敬。

我的名字是漢娜·霍克,我是德國人。20年代初,我可能曾到過巴黎。但事實上,我記不起到過什么地方,也許我只流連咖啡館、小餐廳、展覽館,我并沒有到過什么地方。我想我們從未碰頭見面。但我知道你,或者,我聽說過你,和你的畫。我是一位藝術(shù)創(chuàng)作人,我是20世紀(jì)20年代德國柏林達達運動中的參與者——達達嘛,簡單說就是反藝術(shù)——也是當(dāng)中唯一的女性。跟你不一樣,我不是畫畫的,我是搞拼貼的——我其中為人熟悉的作品:《以達達廚刀切穿德國魏瑪啤酒肚文化的最后時代》(Cut with the Kitchen Knife Dada through the Last Weimar Beer Belly Cultural Epoch of Germany),我把報紙雜志上的圖像物事東拼西湊剪貼而成。你在繪畫上有拼貼的元素。因此,我想,你我倒是有一點點的共通,不管那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或反藝術(shù)創(chuàng)作。

我聽說,1907年一個秋天的日子,詩人紀(jì)堯姆·阿波利奈爾帶你到蒙馬特探望一位西班牙畫家。你看到一幅畫《阿維尼翁少女》(The Young Ladies of Avignon)——巴勃羅·畢加索的一些朋友陸陸續(xù)續(xù)看過這畫,然后感到奇怪、訝異、失望,甚至認(rèn)為畢加索完蛋了:五個裸體女子被分解為一些小塊面,右邊兩個面龐土著容貌,形體和空間扭曲了,一切都壅塞堆砌混在一起,沒有遠近關(guān)系,沒有單一透視點——畢加索這畫真的糟透了,大家都這樣認(rèn)為。而你吃驚,你不知所措,不無震撼震蕩。你知道,革命已靜靜地發(fā)酵——的確,除你以外,其他人都不懂他或它。

其后幾年,你跟畢加索開展了一場藝術(shù)革命。

革命在《阿維尼翁少女》后的第一個場景,你畫了一幅女子裸體:幾何塊狀有點扭曲的肢體——事實上,你的裸體女子也源自你早前好些描畫身體的草圖:前、后和側(cè)面——你把一個女子肢體的前后側(cè)面的局部都畫上了。你說:我要呈現(xiàn)純粹的確實的,而不是虛假的、人為的女子形象。那個時候,你在思考繪畫有關(guān)物的立體呈現(xiàn)。畢加索的《阿維尼翁少女》、亨利·馬蒂斯的《生命的喜悅》、或在其時引起關(guān)注的非洲雕塑古希臘雕塑、或塞尚或保羅·高更在巴黎的回顧展,都在為你帶來新的眼界。你對有關(guān)物的立體描畫呈現(xiàn),來得更大膽直接更全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