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下令部隊主動后撤十幾公里,沿途還遺棄不少汽車、彈藥和破舊輜重物資。此舉果然令美軍上當,他們消除顧慮后,驅動機械化裝備銳進,終于被誘入志愿軍預設的寬約140公里的弧形口袋陣。11月25日,志愿軍發(fā)動全線總攻,聯(lián)合國軍見勢不妙,倉皇后退。這時,三十八軍迅速插進美軍后撤的咽喉要道——三所里和龍源里,搶占先機,保證了戰(zhàn)役的勝利。此役共消滅聯(lián)合國36000余人,其中美軍24000余人,志愿軍一直攻至三八線附近。
鄧華是個重榮譽、愛面子的軍人,他一直對彭德懷挖苦十三兵團主力三十八軍的事耿耿于懷。
1951年2月21日的下午,北京西郊玉泉山逶迤曲折的公路上,一輛黑色轎車挾著寒風,疾馳而來,向西山上的一處幽靜的庭院駛去。
坐在車內(nèi)的彭德懷,想到馬上就要見到離別4個多月的毛主席,不禁感慨萬千……
當志愿軍轉入全線運動防御以后,彭德懷感到有必要親自回到北京,向毛澤東陳述有關朝鮮戰(zhàn)局的情況。當時,第二番入朝作戰(zhàn)部隊還未到達朝鮮,志愿軍的后勤供應跟不上,很多戰(zhàn)士赤腳作戰(zhàn)。這使彭德懷對當前的嚴重局勢和中朝軍隊的處境愈加憂慮。他認為,國內(nèi)對志愿軍當前存在的嚴重困難并不了解,對國內(nèi)物資的支援不及時也很有意見,而這些情況是很難用電報說清楚的。為了向毛主席說明朝鮮戰(zhàn)場的困難和請示下一步方針,并催促增援,彭德懷于2月16日急電毛澤東,要求回京向中央當面匯報。
在收到毛澤東復電同意回京面報的電報后,彭德懷讓鄧華主持志愿軍全面工作,于2月20日晚帶著兩名參謀和兩名警衛(wèi)員,乘兩輛吉普車,冒著敵機的轟炸,連夜向北疾馳,21日晨到達安東,然后在安東乘專機經(jīng)沈陽回到北京。
彭德懷在北京西郊機場下飛機后,就乘車直奔中南海毛澤東住處。但這天毛澤東并沒有住在中南海,而是住在西郊玉泉山靜明園。彭德懷不顧旅途的疲勞和饑餓,又命令司機折返西郊,急速奔向玉泉山。
彭德懷急急地進入玉泉山幽靜的靜明園時,正是午后一時,毛澤東剛剛午睡。許多中央領導同志都知道,由于毛澤東常年日理萬機,造成了一種不容易入睡的習慣。一般領導同志碰到毛澤東休息時,大多會耐心等一等,以免引起毛澤東的不快。
秘書迎上來,說:“彭總,主席正在休息,你先吃飯,等主席起來后再談吧?”
彭德懷心急火燎,沒有理會,兀自往里走。
警衛(wèi)員也勸道:“請彭老總等一等。”
“我有急事要向毛主席匯報。”彭德懷不顧秘書和警衛(wèi)員的勸阻,直闖臥室,推門而入。
毛澤東早就被彭德懷的大嗓門吵醒,一邊起身穿衣,一面打趣地說:“只有你老彭才會在人家睡覺的時候闖進來提意見?!?/p>
彭德懷抓過一把椅子坐在床邊,就要跟毛澤東匯報。毛澤東從容地說:“我的彭大將軍,肚子還是空空如也吧。先吃飯再聽匯報。”
彭德懷只好到食堂匆匆吃了幾口,立即回來向毛澤東匯報:“我這次匆忙趕回來,是因為國內(nèi)對志愿軍當前在朝鮮戰(zhàn)場面臨的嚴重情況不太了解,如不盡快解決和改善,將影響到朝鮮戰(zhàn)爭的勝敗?!?/p>
毛澤東問:“究竟有些什么問題?”
彭德懷列舉了四條:
一是志愿軍戰(zhàn)斗力下降。經(jīng)過三次戰(zhàn)役,志愿軍傷亡很大,在朝鮮既無俘虜補充自己,也不能就地動員青年參軍,戰(zhàn)斗力明顯削弱。
二是敵人空中封鎖嚴重。美軍每天出動上千架次的飛機進行轟炸,道路、車輛毀壞嚴重,物資供應很不及時。
三是部隊御寒物資不足。志愿軍越過三八線作戰(zhàn),正是嚴冬季節(jié),朝鮮東西兩面是海,寒風襲人,而戰(zhàn)士們苦戰(zhàn)之后,衣服鞋襪均破爛不堪,生病凍傷率居高不下。
四是營養(yǎng)跟不上去。三八線以南屬于無糧區(qū),幾十萬志愿軍得不到充足的糧食,更談不上新鮮蔬菜,經(jīng)常發(fā)生斷飲斷糧現(xiàn)象,戰(zhàn)士們靠一把炒面一口雪堅持作戰(zhàn),營養(yǎng)不良,體力下降,甚至得了夜盲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