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華國學院共有幾位導(dǎo)師 3

大師遠去 作者:岳南


楊步偉所說,是李濟進清華之前的事,當李氏入主國學院之后就成為五位導(dǎo)師了。

1896年6月2日生于湖北鐘祥縣的李濟,字濟之,4歲入書房從一個表叔開始念“盤古首出,天地初分”之類的古書。據(jù)李濟的學生、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說:“他那表叔,是一個老秀才,最喜歡打悶棍,所以他(李濟)現(xiàn)在雖說記不清楚得了他多少的教育的益處,卻記得那頭上發(fā)了幾次塊壘。”[4] 這些故事是當年李濟在臺灣大學教書時告訴張的,張聽后覺得很可笑,但又不否認是一種事實存在。1907年,李濟隨時為小京官的父親進入北京兩個著名中學之一——南城的五城中學(北師大附中前身)讀書,14歲考入清華學堂。關(guān)于這一人生轉(zhuǎn)折,用李濟后來的話說“等到清華招考的時候(也就是宣統(tǒng)二年),雖說有很多人不愿意送子弟進洋學堂,但也有一部分人送他們的子弟去考,而我就是一個,并且我僥幸的是考取了。所以,我進清華還是在前清的時候。進了清華半年,暑假以后就遇到了辛亥革命。雖說政治上起了變動,清華并未停課,秋天我仍然進了學校。”[5

到了1918年,即一個叫列寧的世界級政治人物領(lǐng)導(dǎo)俄國工人“一聲炮響”奪取政權(quán)之后,突然受到一個叫卡普蘭的女特務(wù)刺殺,差點丟了性命的那一年(見蘇聯(lián)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亦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11月)的那一年。李濟結(jié)束了八年的清華學習生活,以官費生的身份,悄然無聲地去了西方屬于資產(chǎn)階級和帝國主義的美利堅合眾國,開始“放洋”生涯。與他同船離開上海浦江碼頭的一批官費和自費留學生中,有后來成為中央研究院代院長的朱家驊、總干事葉企孫;著名學者董時、張道宏、查良釗、劉叔和,還有一個同船赴美籌備造反事宜的職業(yè)革命家汪兆銘。當然,坊間名氣最大者除當年曾叫喊“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后來當了中國頭號漢奸的國賊汪兆銘(精衛(wèi)),應(yīng)算是梁啟超的得意門生、著名詩人徐志摩。這年的9月14日,船抵美國舊金山,李濟與諸友分手,與徐志摩等幾人進入馬薩諸塞州烏斯特的克拉克大學就讀。李與徐同居一幢公寓,后同居一室,關(guān)系極為密切。李主攻心理學,徐攻讀財政、銀行學專業(yè)。一年之后,徐志摩轉(zhuǎn)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經(jīng)濟學(1920年暑期后轉(zhuǎn)赴倫敦),李繼續(xù)留在克拉克大學作為研究生攻讀社會學,并于1920年獲碩士學位,同年轉(zhuǎn)入哈佛大學攻讀人類學專業(yè),并成為當時哈佛大學人類學研究院唯一的外國留學生,同時也是哈佛創(chuàng)建以來最早到校的唯一的研究生。哈佛三年,李濟隨具有國際威望的人類學大師虎藤(E.A.Hooton)、羅蘭•B•狄克森(RolandB.Dixon)等教授,“利用民族學的一個觀點,也就是中國歷史上所指的中國與夷狄的說法,把中國的歷史材料作一種分析”,并進一步弄清整個中國民族是怎樣形成的,這個“最突出的現(xiàn)象”。[6]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