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考取功名,點得翰林之后,在短短的十年之內(nèi)連升七級,這在官場上是個奇跡;他雖身居高位,但生活清苦無比;他雖身在官場,但心系百姓,敢于為百姓說話,他痛陳時弊,冒犯天顏……
曾國藩自幼好學,深研程朱理學,一生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準則,從一個鄉(xiāng)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奮斗與忍辱負重走向權力的巔峰,達到了“內(nèi)圣外王”的境界。在他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志存高遠、胸懷大局、恒心堅毅、圓通處世,等等,這些特質往往是我們在人生和事業(yè)中所或缺的,值得我們用心學習。
曾國藩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zhèn)天坪村)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他也因此繼承了曾家的持家傳統(tǒng),并發(fā)揚光大,總結出了著名的曾家“八寶飯”。
曾國藩從小就銳意進取,他六歲入塾讀書,八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jīng),十四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并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yōu)等。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之后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后又努力復習一年,在二十七歲時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后,他一步一階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內(nèi)閣學士,稽查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創(chuàng)造了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的官場奇跡。后丁憂在家,又奉詔以禮部侍郎身份幫同湖南巡撫督辦團練,創(chuàng)建湘軍,最后升至總督,官居一品。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開辦了中國第一家近代軍事工廠、制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辦起中國第一家大型多功能近代工業(yè)基地、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翻譯館、派出了中國第一批留學生,被稱為“洋務運動之父”,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世人都知道宦海深不可測,仕途坎坷不平,稍不留神便會身敗名裂。有的人甚至稀里糊涂就被免職罷官了。所以,身居官場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當官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