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是晉祠祈雨大會了,這天,王威和高君雅接到通知,說李淵找他有要事商量,地點,是晉陽宮。
既然要談事,兩人都是副留守,自然不能不去。于是,他們躊躇滿志地走向晉陽宮,或許,他們也想看看李淵這伙人最后的表演,看能不能還可以收集更多的證據(jù)。
五月十五日,清晨,晉陽宮。
李淵正在晉陽宮處理政務,不一會,王威、高君雅與裴寂三人陸續(xù)到來,都坐在一旁等待商議政事。就在這時,劉文靜引著開陽府司馬劉政會突然闖進來,聲稱有秘事報告,說有人要造反。
眾人驚訝,李淵連忙示意要劉政會將訴狀交與王威,劉政會卻不給,說告發(fā)的就是副留守,只有唐公才能看。
竟然有這等事?李淵也是裝作大為驚詫,吃驚地問道:
“難道有這種事?”
而后,李淵接過狀子一看,果然是告發(fā)王威、高君雅潛引突厥入寇,試圖造反。
李淵將告發(fā)內(nèi)容當眾宣布,并對王高二人說:這是你們的檢舉信,怎么辦?
這時候,王威和高君雅才知道,自己掉進了一個陷阱,他們非常不滿,高君雅捋起衣袖就大罵道:
“這是造反的人要殺我?。?rdquo;
當時李世民已在晉陽宮“列兵馬布于街巷”,根本無路可逃,王威知道沒救了,只好無奈地嘆息,表示這是他人誣告,只好任由擺布了。
他們正還要繼續(xù)狡辯,只聽見劉文靜一聲令下,埋伏在后殿的劉弘基與長孫順德一躍而出,帶兵將王高二人當場逮捕,投進監(jiān)獄。“晉陽宮事變”一事,除采用常見史料外,亦兼采《冊府元龜》等書之史料,如“太宗與文靜謀圖起義,募人既集,王威等懷貳于我,后數(shù)日,將大會于晉陽,威及高君雅等謀危高祖,有人以白,太宗既知迫急,欲先事誅之,因遣政會為急變之書,執(zhí)詣留守,所告威、君雅二人相與謀反。是日,高祖在衙中,須臾,二人及裴寂相次并集,俱坐視事,文靜引政會入至庭中云:‘有密狀,知人欲反。’高祖指威等,令取狀看之,政會不肯與,曰:‘所告者是副留守事,惟唐公得看之爾。’高祖佯驚曰:‘豈有是乎?’政會進覽狀訖,謂二人曰:‘此人告公事,如何?’君雅起床前攘袂大吼曰:‘此是反人欲殺我也!’時太宗已布列兵馬,圍繞周遍,王威知事不免,因曰:‘他人誣告,只得聽推逐爾。’文靜遂叱左右引之而下,就拘于別室。”
兩天后,果然有突厥幾萬兵馬侵犯晉陽,甚至先鋒部隊還進城了,晉陽城內(nèi)開始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而被丟在牢房里的王威、高君雅,只有死路一條,因為這時候突厥入寇,等于坐實了他們的罪名,大家都認為,突厥人就是他們招來的,他們兩位難兄難弟,只能是百口莫辯,一起手拉著手走向鬼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