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福,古希臘女詩人,世界上第一位吟唱個人愛情的詩人。一生中,薩??釔垡魳泛驮姼?、河流和花朵,與她眾多的女弟子相戀過,做過她老師的情婦,最后愛上一位默默無聞的獵人,并因之殉情而死。對這個世界,薩福始終懷著真摯與熱情。即便說她的整個靈魂都是愛,也不為過。因此,薩福無須任何其他的紀(jì)念,她既不需要因為某種奇異的罪名被釘于高懸的恥辱柱——如雅典法庭所做;也不需要人們將她的頭像鐫于銀幣之上——如萊斯博斯島島民所做。只要你還有愛,薩福便與你同在。而薩福的詩令人相信,即使有一天,這個世界變成巨大的墳場,變成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zhàn)爭,她的靈魂,也是最后一星不滅的磷火。
懸崖上的薩福
如果沒有我們的聲音
就沒有合唱,如果
沒有歌曲,就沒有開花的樹林。
——[古希臘]薩福
1
某年夏天,我和電影學(xué)院的幾個朋友聊起電影,不知怎么的,話題就鎖定在《臥虎藏龍》為何能夠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上。幾乎所有人都疑惑,對于這部如此東方的電影,持西方文化背景的人究竟能夠理解多少呢?那一天,滿街都是梔子花的芳馥,鼻尖近處則是拿鐵煙熏一般淡淡的香氣,我不由得有些出神,暗想它們兩個或許也不能夠彼此欣賞吧?
大衛(wèi),一個很帥氣的美國留學(xué)生,就坐在我的對面,不斷以大膽而圓鑿方枘的回答印證著大家的疑惑。但是,出人意料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
我們討論到影片最后的那個鏡頭: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從武當(dāng)山的一座石橋上縱身躍下,下面是白色的云、藍(lán)色的天以及不知道顏色的大地。玉嬌龍像是在墜落,又像是在飛翔,畫面很美麗,音樂很悠揚,但是,這到底是為了什么?
是為了羅小虎講給她的那個跳崖許愿的傳說嗎?是因為對李慕白、俞秀蓮的歉疚嗎?又或者是心灰意冷、無所留戀嗎?她已經(jīng)逃出了家,悔掉了婚,師父碧眼狐貍死了,一心要收服自己的李慕白也死了,一切明的、暗的束縛都已不復(fù)存在,身邊唯一的這個人恰恰就是自己曾經(jīng)一心要尋找的戀人,那么,她究竟有什么理由跳下那座美麗的懸崖呢——閉上眼睛,帶著一臉的釋然?
“因為,她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了李慕白,跳崖是為了治愈這份無望的愛情,”大衛(wèi)說,“如果死了,就讓自己為愛情殉葬;如果僥幸不死,她就會從這份愛情里解脫出來,開始新生。”
這真是語驚四座。大衛(wèi)有點發(fā)窘:“我又說錯了什么嗎?”
“不,我們之所以吃驚,只是因為這是你第一次解釋得貌似合理,而且,居然還很有詩意。”不記得是誰這么說,隨即有人附和著:“真的啊,以前真沒看出來你這么有想象力。”
大衛(wèi)略有羞赧,囁嚅著說:“這不是什么想象力,這是古希臘的一項傳統(tǒng),Sappho不就是這么跳崖的嗎,像玉嬌龍一樣?”
Sappho?Sappho是誰?什么又是古希臘的傳統(tǒng)呢?難道《臥虎藏龍》這樣一個如此東方的故事還暗合著什么隱秘的西方傳統(tǒng)嗎?
我終于想起,這位Sappho就是西方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中文譯名叫做薩福,老一輩的學(xué)者飛白執(zhí)意把這個名字譯作薩茀,他說古希臘文里的Sappho并非姓氏,而是一個極為美麗的名字,意思是“藍(lán)寶石”,也就是英文里的Sapphire。這些都是當(dāng)年學(xué)過、還做過筆記的知識,現(xiàn)在竟然要反應(yīng)上一時半刻才能想得起來了。
薩福生活在小亞細(xì)亞海岸的萊斯博斯島(Lesbos)上,柏拉圖說她是第十位繆斯(在希臘神話里,繆斯是司掌文藝的女神,共有九位)。我隱約還背得出她的詩,因為在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時期,周作人特別推崇她,新月派詩人朱湘也曾用極大的心血來翻譯她的作品;我也還隱約記得她是跳海而死的,從一座懸崖跳進(jìn)大海,但我不曉得這居然是什么古希臘的傳統(tǒng),而且可以治愈愛情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