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飯后,黃新華就神色緊張地到迎賓館找我,說有關部門正在追查透露鄧小平在深圳視察的消息的問題。
我雖然有一定思想準備,但還是不覺在心里一震:講真話、實話的風險終于來了。不過,我想了想,還是首先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然后安慰黃新華:“怕什么?中午香港電視的新聞播出之后,下午香港股票升破4500點,很多人會請你這個新聞發(fā)言人吃飯呢??雌饋?,社會反映很正面。如果有責任,完全由我來承擔。”
黃新華是寶安人,深圳市成立之后就從茂名調(diào)回家鄉(xiāng)的深圳市廣播站工作,并且成為深圳唯一的一名記者——當時的深圳本土除了廣播站之外,沒有其他的新聞單位,而廣播站就他一個正式記者。黃新華后來調(diào)到市委宣傳部的外宣處(對外也叫市政府新聞處),從科長、副處長到處長。而我1981年調(diào)深圳市委宣傳部后,分工聯(lián)系、指導廣播站工作。我當副部長之后,這幾年,外宣處的工作又是由我分工負責。我和黃新華之間,一直相處得比較和諧。他看我態(tài)度很堅定,說得似乎很輕松,緊張的情緒緩和了下來,說:“這么說,我就放心了。”然后就告辭回家。
不過,黃新華走的時候,還是友好而又深情地望一望我,說:“部長,我覺得事情還是不會像你說的那么簡單。大家還是小心為好。”
黃新華走后,我的心里真的像是有十五個吊桶打水那樣七上八下,很不安寧。因為我明白:這種事情可大可小。大到可能會真的受到“泄露黨和國家重要機密”的嚴厲處分,甚至被判刑。
我站在窗前,遙望外邊的星空,聽著北風吹拂樹木的濤聲,思緒萬千。想了好久,我終于下決心來到“松園”厲有為的住處。他是分管輿論宣傳的深圳市委副書記,又是鄧小平視察期間入住迎賓館的市委主要領導。
我一敲開厲有為的房門,就主動向他“坦白交代”:黃新華是我的下屬,是我同意他那樣答復香港電視臺的電話詢問的。有錯誤的話,完全由我負責任。我愿意接受組織的任何批評、處分。”
厲有為有點突然地看著我,認真聽我說完以后笑著說:“哎呀,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社會上對小平同志到深圳特區(qū)視察的新聞反映很好嘛,今天下午香港的股票指數(shù)大幅攀升哩。你回去干你該干的事情,好好休息吧。明天的工作任務還很重。”
聽了領導的一番話,我不由轉(zhuǎn)憂為喜,心中的石頭才真正落地,坐也不坐就向厲有為告辭。
回到迎賓館5號樓的時候,我沒有立即進我的房間,而是在樓下的林蔭道上慢慢地散步、靜靜地思考: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兩代中央領導集體都倡導要“實事求是”,但實踐起來并不容易??!因為,要在很短時間內(nèi)認清事物的真實本質(zhì)是很困難的,從中求索其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就更加困難。且不論經(jīng)濟領域、文化觀念方面的事情,在政治領域,動機與效果、真實與政治需要,兩者經(jīng)常就很難統(tǒng)一、和諧。具體到新聞的發(fā)布和報道,往往有許多新聞事實不予以發(fā)布或不予以報道。為什么呢?就是政治動機及政治目的之間的矛盾使然。所幸是在中國確實有許多勇于排除萬難,敢于實事求是的人和事。七八十年代之后,鄧小平在對待中國改革開放問題上,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典范。深圳特區(qū)的不少領導也是敢于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市委書記李灝就曾經(jīng)說過:“哪一項改革之初,不是離經(jīng)叛道?!”如果沒有這種敢闖精神,深圳絕對不可能建設和發(fā)展到今天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