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édéric Mistral (1830 — 1914)
(法國)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
1904年,瑞典學院將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同時頒給了兩個人,一個是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一個是西班牙劇作家何塞·埃切加賴。
米斯特拉爾生于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馬雅納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美麗的故鄉(xiāng)陶冶和孕育了他的詩情,詩人從小深受普羅旺斯母語和當?shù)亓曀子绊?,并以普羅旺斯語進行創(chuàng)作,歌頌故鄉(xiāng)美麗的山川風物和古老文化。
米斯特拉爾八歲上學,十三歲進阿維尼翁學院(后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他大量閱讀自然科學和盧梭的著作,在學校里對詩歌發(fā)生興趣,并于十八歲時寫出第一首詩,贊頌鄉(xiāng)村生活。后從阿維尼翁轉(zhuǎn)到普羅旺斯地區(qū)艾克斯大學,并于1851年獲法律學位。
家中的財富保證他能夠從事自己所愿意從事的事業(yè),于是他放棄了法律,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1854年,他與魯瑪尼耶、歐內(nèi)巴爾等七位普羅旺斯詩人,共同組成了“菲列布里什協(xié)會”,即奧克語(普羅旺斯語)作家的組織,掀起菲列布里什文學運動,旨在復興普羅旺斯語言、文學和風格。1855年,他們創(chuàng)辦雜志《普羅旺斯年鑒》,它的出版日期被視為保存普羅旺斯傳統(tǒng)運動的開端。他們當時提出的箴言是:“太陽使我歌唱。”意為南方那片陽光明媚的大地激勵著他們的詩情。從此以后,米斯特拉爾畢生都用普羅旺斯語寫詩、出版雜志、組織民間舞蹈和節(jié)慶活動、建立文化中心和博物館、編纂一部保存所有南部方言的辭典。
米斯特拉爾在詩歌方面最初的主要成就是以七年時間寫成的田園史詩《米洛依》(1859)。描寫富裕農(nóng)民的女兒米洛依愛上了窮苦的編筐匠的兒子文森特,最后釀成了一場悲劇?!睹茁逡馈返某霭娲螳@成功,被認為法國出現(xiàn)了一位新的杰出詩人。此后,他又以七年時間寫成一部英雄史詩《卡朗達爾》(1867)。1875年出版了抒情詩集《金色島嶼》,頌揚普羅旺斯的古老傳說、綺麗風光和音樂般的語言。1884年發(fā)表了帶有魔幻色彩的敘事詩《奈爾特》。1878年,花費二十年時間編撰的匯聚南部所有方言的詞典《菲列布里什詞庫》問世。這一年,他與瑪麗·利維塔結(jié)婚。
1897年出版了最后一部史詩《羅納河之詩》。作品描寫兩個地位不同的人相愛:一個是水手的女兒,一個是社會地位顯赫的奧蘭治親王,最后的結(jié)果必然是以戀人的死亡告終;這也是詩人理想追求和現(xiàn)實碰壁的真實寫照。
1904年,米斯特拉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理由是:“他的詩作新穎的獨創(chuàng)性和真正的靈感,忠實地反映了自然景色及其人民的鄉(xiāng)土感情,此外,還有他作為普羅旺斯語言學家的重大成就。”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米斯特拉爾出版了《我的出身:回憶與敘述》(1906)和最后一部抒情詩集《油橄欖的收獲》(1912)。
2006年,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米斯特拉爾的田園史詩 《米洛依》。
1983年,臺灣遠景出版事業(yè)公司出版的《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第1卷收入米斯特拉爾的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