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的實踐歷練,使安明在處理發(fā)展與政策的頂撞與摩擦時,會熟練地使用緩沖器和潤滑油了。只是對占市長的過高要求和嚴厲指責心存芥蒂。市長辦公會上占市長的下文是這樣說的,“我們平原市的市長們不該是井底之蛙!平原市是一眼井嗎?當然不是,我們是無垠的遼闊沃野嘛,我們應(yīng)該眼觀全國嘛,甚至走向世界!看看人家長〔江〕三角,珠〔江〕三角,是咋個發(fā)展的,人家一個縣級市,就敢跟咱平原市這個省城的GDP對抗,落后??!要發(fā)展啊!一說發(fā)展,有人會講,沒錢。怎么沒錢呢,錢就在自己腳下,看不見嗎?平原省有多少土地可以出讓,平原市八縣七區(qū),又有多少土地可以變現(xiàn),國家出臺政策了嘛,就是叫咱們用招拍掛把土地的價值增上去,增上去啦,政府還缺錢嗎?大膽拍啦,我看一畝地就照著120萬元拍,要是拍不上去,那就出鬼啦!安市長,這就看你了,我們內(nèi)定的政策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占市長提出的保底數(shù)字,也是他的幾個親信參謀的結(jié)果,這個地價,安明壓根兒就有異議。
安明沒有公然反對占市長的指示,但是他的心里還是有些嘀咕,120萬元。曾幾何時,平原上好的地段土地出讓金五六十萬元一畝,就是有到七八十萬元的,那只是“個例”。怎么一下子就要躥升到120萬元,還什么上不封頂。安明并非杞人憂天,他正在心里盤算,既然是拍賣土地,就應(yīng)該順應(yīng)市場,自然報價,怎能事先敲定價格呢,還是計劃經(jīng)濟那一套。當然,安明能理解占市長的用心。不久前,平原市委顧書記調(diào)任平原省人大任副主任了,這對年輕的占市長,是絕好的晉升機遇,況且,占志前就是省委內(nèi)定的梯隊干部,只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位置,方?jīng)]能高升。既然眼下機會來了,當然要緊緊抓住,在政界打拼的人物哪個不知曉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道理,至于能否晉升,當然還得有人舉薦扶持提攜,但自己的政績卻是相當重要的,對一個政績平平的干部,即使有人提攜,在大庭廣眾面前,也難令人贊同。這樣一想,安市長對占市長的要求也就認可了。他知道要出政績,就要做工程,有人稱那叫政績工程。做工程需要投入,這的確是個難題,缺錢。土地價賣上去了,難題就迎刃而解……何況,占市長若晉升市委書記,常務(wù)副市長就可能晉升市長,諸位副市長的名次隨之前移,這是同仁們利益均沾的好事,何以去煞這等好風景,跟著下吧。
不日后,平原市與平原省多家媒體報道出這塊四百畝土地公開拍賣的消息,與此同時,有人撰文,批講這方土地的地理優(yōu)勢,潛在價值,發(fā)展前景等等,其中不乏專家學者的“畫龍點睛”之筆,一時間,多家媒體連篇累牘地渲染著地皮的不可再生,是寶中之寶的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