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適與女“同志”陳衡哲 2

大師遠去 作者:岳南


任鴻雋夫人陳衡哲(1890~1976),即著名的文學家、詩人“莎菲女士”。陳衡哲出身名門,由清華留學美國,是中國最早官費留美的女生之一。早在1917年,就應胡適之約創(chuàng)作了白話小說《一日》,此篇被視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白話小說的開山之作,比魯迅《狂人日記》的問世還早了一年。蔡元培掌北大后,經胡適推薦,急電聘請其回國任教,陳氏于1920年抵北大,在歷史系開設西洋史和英文兩門課程,不僅成為北京大學第一位女教授,也是中國第一位女教授,同時又是出席國際太平洋學術會議(連續(xù)四次)的第一位中國女性學者。陳氏歸國后,用手中那支才華橫溢的筆不斷為新文學吶喊助威,連續(xù)發(fā)表了一百多萬字的小說、新詩、散文等文學作品,一躍成為民國初年中國文壇上最亮麗的明星。像冰心、林徽因、盧隱、凌叔華等等盛極一時的才女,對她而言則是后生晚輩了?;蛟S是才氣過人,名氣太大,深受男女追捧的緣故,作為一介女流的陳衡哲,總喜歡別人稱自己先生,如有不稱先生者,則視為對自己人格的污辱與尊嚴的踐踏,是對自己聲名的故意挑釁。據北大學生何兆武聽他的老師、曾任北大歷史系主任的姚從吾說,有一次在重慶召開中國歷史學會,主席稱陳衡哲為女士,陳聞聽當場拍案而起,拂袖而去,搞得那位主席頗為尷尬。這位才華橫溢,巾幗不讓須眉的另類女杰,與任鴻雋結為百年之好的同時,也與學界領袖胡適留下了一段令時人和后來的考證學者諄諄樂道,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昧情緣。

據任鴻雋《五十自述》說,他與楊杏佛到康奈爾大學就讀,主要因為“吾與楊君志在科學,康校在美國,固以擅長科學著稱,且是時胡君適之已先在此校,時時以康校風景之美以相勸誘,吾等遂決計就之。及今緬想前事,吾固甚幸決策之未謬也。”[1]也就是說,任與楊氏直奔康奈爾而來,與胡適正在此校就讀有很大的關系??梢韵胂螅巳胄:?,與胡適的同學情誼自是非同一般的。

1915年,胡適轉入哥倫比亞大學之前,已開始就中國文學的改革問題與任、楊等人展開討論,胡首次提出了“文學革命”口號,并強調“詩國革命何自始,要須作詩如作文”等等宣言。胡轉入哥大從導師杜威攻讀哲學,仍在康奈爾就讀并擔任《留美學生季報》主編的任鴻雋收到一篇來自瓦沙女子大學的稿件《來因女士傳》,作者是一位中國女留學生。任鴻雋讀畢,感到“文詞斐然,在國內已不數覯,求之國外女同學中尤為難得。余心儀既久,一九一六年夏與陳女士遇于伊薩卡,遂一見如故,愛慕之情與日俱深,四年后乃訂終身之約焉。”[2]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