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徐藝僅僅是辦事毛糙,急功近利,辦事缺乏計劃和條理,那還只是成長的過錯,時間能夠彌補這種不足。假以時日,多加歷煉,成熟之路雖然漫長,卻也并非遙不可及。從這種意義上說,張仲平和徐藝,似乎也呈現(xiàn)出一種過去和未來的關系。
然而,徐藝身上,有張仲平諸多過去的影子,而張仲平,又絕對不可能是徐藝的未來?;蛘哒f,張仲平原本可以成為徐藝的未來,只不過,一個致命的弱點,必然地將徐藝導向了人生的歧路。
中國是一個關系社會,溝通關系是一門大學問。溝通關系的方法原則,大家都懂,做得好和不好,很可能只是毫厘之間,結(jié)局卻失之千里。
同樣是疏通法官侯昌平的關系,張仲平得知侯昌平的兒子侯小平喜歡書法之后,先是替他請老師,后來又拿侯小平的書法作品去拍賣,暗中找人將作品拍下來。至少表面上看去滴水不漏,天衣無縫。徐藝則不同,他拿了六千元錢,直接找到侯昌平,要買侯小平兩幅作品。
同樣是為了得到勝利大廈的拍賣權(quán),徐藝想盡一切辦法,要和自己的姨父搶生意。龔大鵬建議他同姨父合作,共同完成這次拍賣,以此實現(xiàn)雙贏。徐藝也意識到,只有同姨父合作,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在姨父答應他之后,他原本已經(jīng)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卻不懂見好就收,留有余地,而是得寸進尺,不僅要當主拍,還要一根甘蔗從頭吃到尾,鋌而走險、賺在張仲平看來決不該賺的錢,結(jié)果留下一個難以收拾的殘局交給張仲平去收拾。
成熟是時間的積淀,圓熟是對社會人生的積極思考。任何人年輕的時候,顯得粗稚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畢竟,未來還有大量的時間和機會去矯正。可怕的是沒有底線和原則,是人性的貪婪并且不給自己留退路。
失去原則的貪婪,是人生最大的陷阱。這個陷阱不是別人給你設的,而是自己給自己挖的。
對此,包工頭龔大鵬有一句淺白的話總結(jié)得非常好:你想搞得別人沒肉吃,別人一定會搞得你沒湯喝。
總之,張仲平和徐藝這兩個人物,給了讀者巨大的觀照空間,并能以此為量尺,量出讀者自己的人生緯度。
讀書不僅僅只是一次自我愉悅,更是一次自我提升,一次自我測量。
當然,書中還有其他很多精彩之處,如婚姻生活,如情感處理,如人性的弱點。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新青瓷” 之《秘色》與《窯變》真實地反應了生活中處處有棋局或賭局的現(xiàn)實,夫妻關系、親戚關系、情侶關系、同行關系、官商關系,因為互相滲透、糾纏以及因為利益的勾聯(lián)而呈現(xiàn)出錯綜復雜的層次與曲徑通幽的深遂,既跌宕起伏又波譎云詭,既有人性善惡道義正邪的博弈,也有戰(zhàn)術(shù)技能的優(yōu)劣高下之爭,閱讀這兩本洋洋七十萬字的長篇巨制,既是一種感情體驗,也是一種學關系用關系的技能培訓。一句話,有著深厚哲學素養(yǎng)的浮石,將以文學的方式,帶領我們歷經(jīng)一次荊棘塞途同時又如夏花燦爛的生命感悟之旅。
感慨之處頗多,若是一一道來,又會數(shù)千言。
讓讀者累的事,我不能再做了,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