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此人有整的必要。如果精神正常,你絕對不會跑到街上隨便找個人踹他兩腳。當然現(xiàn)如今也說不準,你也許無緣無故被踢上兩腳,問為何要踢我,他回答:老子看你不爽!
其次是有把握把此人整倒。假若你是個瘦子,看到李小龍或者施瓦辛格之類,你即便恨得牙癢癢,也不敢上去揍他。當然,正面揍他是不行,背后捅刀子、腳下使絆子也常有。
蘇克薩哈對于鰲拜來說,顯然符合以上兩個條件。
蘇克薩哈是輔政大臣,有你在,我鰲拜手中權(quán)力就分散了一份,沒有你,我權(quán)力就大一份;與此同時,像蘇克薩哈這樣的愣頭青,鰲拜自認為能輕而易舉被搞掂,不用費力。
所以,鰲拜說:整的就是你,不用再懷疑。在康熙五年(1666),一個以整倒蘇克薩哈為核心的政治運動,馬上就要展開,而在這個問題展開之前,首先需要交代一個問題。
我們知道,明朝的軍事制度,是衛(wèi)所制,這個制度我在講順治的時候講過,這里也就不再重復,有炒剩飯之嫌。在這兒我們需要知道,清朝的基本軍事制度是八旗綠營鄉(xiāng)勇制。
八旗,是康熙他祖父努爾哈赤建立的。其實也不是他發(fā)明,只不過是他改善而已,以前這制度,只用于打個老虎之類,后來努爾哈赤把這制度改為軍制,就用于打仗剁人了。
簡單點講,因為人少,所以滿洲人全民皆兵,閑時為民,戰(zhàn)時為兵。滿洲全部劃分為軍事管理區(qū),管理區(qū)共有八個,這便是八旗,所以八旗是軍事單位、行政單位和宗社單位。
十年前,我剛剛接觸清史的時候,覺得八旗很能打,是因為他們?nèi)藬?shù)多,不然,他們何以能長驅(qū)直入,直搗中原?后來我查了一下,滿洲八旗兵其實并不多,六萬五多一點。
至于滿洲人為何能長驅(qū)直入,除了他們比較能打之外,還主要是漢族人總喜歡自己折騰自己。漢族人有個極其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善待鄰居,然后關(guān)起門來,自家兄弟鬧火拼。
折騰來折騰去,最后就自己把自己給折騰沒了,清軍也就入關(guān)了。入關(guān)的時候,滿洲八旗,加上蒙古八旗,還加上漢軍八旗,這是滿洲全部家當,我認真算過,十四萬多一點兒。
而當時漢族的人口,我也查過史料,至少有一千萬。十四萬兵馬,統(tǒng)治一千萬人口,這完全是在開玩笑。所以,滿洲人只能采用了他們一貫政策,八旗重點防御,其他以漢治漢。
八旗兵馬,被分到幾個地區(qū),住在京城的叫京畿八旗;住在地方上的叫駐防八旗,請注意,駐扎在地方上的,也就是駐扎關(guān)鍵地方而已。而到了雍正之后,八旗就完全腐敗了。
跑妓院、賭牌九、抽大煙,加上揮霍無度,最終混得很多人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八旗不行了,誰在守衛(wèi)著偌大的國度,是綠營,所謂綠營,就是漢族人給清朝人當兵賺工資。
我算過,清朝的綠營總數(shù),保持在六十萬左右,加上八旗名義上的二十萬,清朝的軍隊總數(shù)量應(yīng)該能達到八十萬,不算少,但也不算多,宋朝時期的禁軍數(shù)量,也能超過這個數(shù)。
再到后來,八旗與綠營都不行了,那就得辦團練。團練是從嘉慶時鎮(zhèn)壓白蓮教起義開始的,再到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楚軍,李鴻章的淮軍,最后,袁世凱的北洋軍滅了清。
清朝的基本軍事制度就是這樣的,旗兵綠營鄉(xiāng)勇相結(jié)合,沒有任何問題。
所謂八旗,顧名思義就是有八個旗組織,分別是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當然,這八個旗并非平起平坐,前三個為上三旗,地位高于后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