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干涉皇權者,必消滅(6)

康熙大帝 作者:紀連海 鄧榮棟


八旗的諸位兄弟,比曾國荃手下的湖湘農民水平還差。所以,他們在賣命之后,就要求朝廷在北京周圍給他們分地,有地了就可以種莊稼,種莊稼了就有飯吃,有飯吃才能活命。

按照規(guī)矩,鑲黃旗算是嫡系,應該分得好地,朝廷也按規(guī)矩劃分,在北京永平府一代,劃了一塊肥沃的土地給鑲黃旗。雖然這是規(guī)矩,但規(guī)矩既然是人定的,也可以由人來改。

自古以來,分東西都是有講究的,誰有權力,誰就分得多。

現(xiàn)在是多爾袞當家,多爾袞主管的是正白旗,且多爾袞本身住在永平府,于是攝政王下令,讓鑲黃旗得本該分給正白旗的保定、河間一帶垃圾地,而讓正白旗得永平一代良田。

鑲黃旗起初是不服,保定、河間一代,什么都不產,唯獨產太監(jiān),有名的太監(jiān)之鄉(xiāng),因為此地實在太窮,只有進宮當太監(jiān)才能活命。雖然鑲黃旗不服,但是他們也沒有鬧事兒。

因為他們都知道,多爾袞這人是極度的強悍者,你要是不服發(fā)牢騷,不僅連這點垃圾地你都分不到,而且他還有可能滅了你,這便是權力,一種可以讓你不想干還非得干的東西。

順治七年(1650),多爾袞病逝,再過一年,多爾袞被挫骨揚灰。

還是那句老話,命運是權力的最大終結者。距順治正白旗與鑲黃旗換地五年之后,有些鑲黃旗的老少爺們兒們要求重新劃撥土地,但是,動靜不大,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再過了十五年,也就是距正白旗與鑲黃旗換地近二十年后,順治帝死去,康熙帝當皇帝,鰲拜輔政,鰲拜在取得了那個可愛又可怕的權力之后,上奏疏要求重新把地換回來。

康熙五年(1666)正月,鰲拜的此言論一公布,舉朝大驚。四大輔政大臣立即展開討論,鰲拜當然是支持者,遏必隆想爭而不敢爭,奇怪的是,索尼明知不對也同意。

好了,按照民主決議,四大輔政大臣,三個都同意重新?lián)Q地,蘇克薩哈這兄弟是正白旗,他堅決不同意,但是,三比一,你的那票,投到哪里都無所謂,蘇克薩哈徒嘆奈何。

據此,四大輔政大臣形成重新?lián)Q地的一致意見,并以八旗名義報戶部批準。

然而,戶部尚書蘇納海大人卻比較難搞定,因為此人也是正白旗人。他看到八旗上上來的這個奏疏,以康熙三年(1664)朝廷有明文不再圈地為由,將這份奏疏給駁回了。

蘇納海此舉,鰲拜早就想到,因為蘇納海屬于正白旗,他有很大嫌疑是蘇克薩哈的小弟。鰲拜立即舉行議政王大臣會議,要求重新分地,與此同時鰲拜還派了調查組實地去調研。

清朝的中央行政體系,順治以來是沿續(xù)明朝政治體制,只有議政王大臣會議,是明朝沒有的。清朝沒有宰相,按規(guī)矩,戶部尚書已經很大,但是,議政王大臣會議,比尚書還大。

議政王大臣會議,豈止比尚書要大,在清雍正設軍機處以前,它有時候比皇帝還大。議政王大臣由八旗旗主和王爺組成,所以,這些大佬們不是皇帝他叔就是伯,你敢不聽?

再加上鰲拜整個調查組,到各旗實地調查。調查組組長貝子溫齊同志極其明白上級意思,下達到地方后,經由幾位地方領導熱情接待,吃好喝好,喝好吃好,根本沒有下到基層,然后按照上級領導意圖上交調查材料:各旗地均沙壓水淹,不堪耕種,鑲黃旗地尤其不堪。

鰲拜拿著調查組的材料,加上議政王大臣會議意見,再次上奏疏戶部,請你們瞧著辦。

調查材料俱在,又有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指導意見,戶部尚書蘇納海只能照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