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讓刑部很為難。律法上沒有明文規(guī)定此種罪行該如何論處,又沒有現(xiàn)成案例可作參考,加上鰲拜兄氣焰如此囂張,大有不剁三位不罷休之勢,然太皇太后與皇上也不好惹。
刑部琢磨了很久,拿出處理意見:法律無明文,擬對三位籍沒家產(chǎn),鞭打百下。
這事就這樣完了?還沒完。因為對于這個處理意見,鰲拜兄是不會同意的,太歲頭上敢動土,你三人是活膩了。鰲拜把這案子拿到輔政大臣會議上去討論,討論結(jié)果是絞殺。
事已至此,十三歲的康熙皇帝出面詢問此案,鰲拜兄不依不饒,堅決要求處死這三位同志,索尼附議,遏必隆附議,蘇克薩哈沒有說話,其實他說不說話都大局已定。
遏必隆同志附議是一定的,因為此人向來是打哈哈的人。至于說索尼,此人極其精明,不殺這三位同志,何以能使得鰲拜天怒人怨,何以使得蘇克薩哈把鰲拜恨到骨子里去。
當然,還有,何以使得他孫女婿能安穩(wěn)地接手整個皇權(quán)。精明啊,索尼!
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lián)三位好同志,在一片哭聲中,被絞死。
行刑之日,旗民哀之。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最為公正的裁判者。有些人在歷史上是不朽的,他們死了,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有些人在歷史上是速朽的,他們活著的時候,在人們心中已經(jīng)爛了。
這三位好同志死后,鰲拜任命其親信接著圈換土地,一時間,民怨沸騰,都罵鰲拜不是個東西,加上考慮到鰲拜極其囂張地剁了三位好同志,所以,鰲拜被人們恨得牙癢癢。
鰲拜在笑,因為在他看來,此舉他勝了,他把蘇克薩哈搞得無話可說,把康熙搞得無話可說,更把人民搞得無話可說。而且,他還自以為自己贏得了鑲黃旗民的絕對支持。
但是,無情的事實告訴他,一切都是幻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深深的仇恨,不僅埋藏在了蘇克薩哈的心中,埋藏在了康熙皇帝的心中,同時也埋藏在了廣大人民的心中。
索尼在笑。他笑的是鰲拜這位粗人終究還是粗人,粗人最大的表現(xiàn)就是腦子太簡單。蘇克薩哈是好惹的?康熙皇帝是好惹的?更有甚者,眾多的人民群眾是好惹的?你不想想!
但是,索尼也不能再大聲笑了,因為他這時已經(jīng)六十七歲了,而且身體每況日下,先皇在天上召喚他。而他,則還要用他最后的一點點時間,為自己的孫女婿辦最后一件大事。
是時候了,他認為。在鰲拜得罪了天下人們?nèi)罕娭螅@個提案可以施行了。康熙六年(1667)三月,索尼上疏:順治帝十四歲親政,應效法往例,十四歲的康熙帝,請親政!
索尼此議提出,天下百姓,山呼萬歲!鰲拜想不明白,為何天下人,都向著這個十四歲的小娃娃。其實他應該想明白,他所謂的圈換土地運動,已經(jīng)把天下人整得夠嗆。
天下人都仰仗皇帝,能給他們帶來福音,因為輔政大臣實在把天下搞得太糟。
索尼此議提出,遏必隆附議,此人向來打哈哈,對誰都一樣,蘇克薩哈附議,此人對權(quán)力沒有向往,想早點回家養(yǎng)老,鰲拜不想附議,但按照民主原則,他也只能勉強附議。
康熙六年(1667)七月初七,康熙皇帝到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宣布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