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夏天,這天天氣很熱,下午三四點左右,王維君、任煥貞兩口子騎著車從先農(nóng)壇出來。出去干什么,跟誰也沒說。路上有人問兩口子去干什么,他們就說是去買點兒東西。兩人經(jīng)過天壇,穿過北京城,到了北京城的另一邊,見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這個人將決定他們的兒子王治郅的命運。這個人就是八一男籃的領(lǐng)導。
王維君一家是北京隊的人,在北京隊體系里長大,兒子自然也該歸北京隊。但是在這時候,八一隊也看上王治郅了,但外人卻還不知道。八一隊看上了王治郅,這點對王維君一家的吸引力非常大。雖然當時北京隊也是不錯的去處,可是跟八一隊比還是有差距的。
第一點,進了八一隊,就成了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身份都不一樣了。第二點,八一男籃是中國籃球的老牌強隊,籃壇霸主,在中國籃球的地位不可動搖。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老霸主八一隊接連丟了三個全國冠軍。為了重塑霸主榮光,這時候的八一隊迫切需要重建。若要重建,自然就需要新鮮血液。那么,八一隊缺什么位置呢?八一隊什么位置的人都有,就缺一個中鋒。一二三四號位人都有,就缺一個五號位。八一隊迫切需要一個年輕的中鋒幫助他們重振輝煌。
王維君和任煥貞跟領(lǐng)導見了面,沏上茶,分賓主落座。八一隊的領(lǐng)導說:“我知道,你們倆是北京市體委組織里面的人,給北京隊也打了一輩子球,兒子按說應該進北京隊。可是,你們也要為你們的兒子的命運著想啊。北京男籃現(xiàn)在是什么情況?北京男籃現(xiàn)在有兩個中鋒,一個是單濤,1990年亞運會中國男籃的主力。單濤正值壯年,肯定是鐵打的主力。單濤后面還有一個年輕的中鋒,1975年出生,從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找來的一個內(nèi)蒙壯漢,叫巴特爾。這巴特爾要天賦有天賦、要身體也有身體。有單濤、巴特爾在北京隊,你們王治郅能有出頭之日嗎?到了北京隊能打上球嗎?可是,到了八一隊就不一樣了。八一隊歷史悠久,實力強大,現(xiàn)在什么都有了,就缺中鋒,有一個好中鋒,八一隊指定就是全國冠軍。你兒子要是來了八一隊,八一隊將來肯定是冠軍。這樣一來,你兒子將來肯定是最棒的中鋒,就能進國家隊了。進了國家隊,就能打奧運會了。就能實現(xiàn)你們夫妻倆年輕時候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了。這個孩子就成了星、成了腕了。成為球星,不就是你們最期望看到的結(jié)果嗎?”
王維君、任煥貞此前本來很猶豫,那么多老領(lǐng)導、老干部都對自己有恩,自己這一輩子都交給北京市體委了。工作、房子都是組織、單位給分配的。組織上也期望著自己兒子能去北京隊,所有人都這么認為的。如果突然之間不去北京,改去八一了,怎么跟領(lǐng)導、跟這些對自己有恩的人交代呢?但此時,在聽完八一領(lǐng)導這一番話之后,二人覺得確實是有道理。說實在的,將來自己還得靠兒子,你總不能一輩子靠組織。另外,在事實上,去八一隊對兒子的未來發(fā)展也的確更有好處。于是,王維君、任煥貞夫妻倆終于下定了決心。但是,他們沒對任何人提起,當然也包括市體委的領(lǐng)導。
1991年12月的一個夜晚,年僅14歲的王治郅趁著夜色,背著大包,悄悄去了先農(nóng)壇門口。見八一隊的車停在二環(huán)路邊上,便趕緊鉆了進去。在王維君和任煥貞兩口子的注視下,這輛車絕塵而去,直奔北京西北紅山口國防大學—八一男籃的所在地。也就從這時起,王治郅成了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成為八一青年男籃的一名隊員。
當然,后來北京隊聽說了消息,都炸了鍋了,頭發(fā)都立起來了。領(lǐng)導找到王維君家,你們怎么能這樣呢?可是,生米已經(jīng)煮成熟飯,王治郅已經(jīng)在八一隊注冊了。
王治郅確實有天賦,也很爭氣,加上從小又打下了扎實的底子,所以,他在八一青年隊只打了兩年,剛到16歲,就進入八一成年隊,也就是八一一隊,成為中國籃球史上最年輕的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