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開始后悔撤軍,劉曄接著分析:
第二,不過好在丞相英明,命令大軍假裝撤退。現(xiàn)在我軍已經(jīng)開始撤退,敵人必然守備松懈;我們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突然殺個回馬槍!丞相真是好計謀??!
曹操摸著胡子,內(nèi)心一片得意,連忙派出將領乘險夜襲,張魯守軍果然懈怠不防,被殺個措手不及一潰千里。曹操順利拿下漢中。
漢中之戰(zhàn),劉曄這位令人生畏的同事大出風頭,在與司馬懿的競爭中先拔頭籌。司馬懿卻并不在意。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對手,如果對于每一個對手的每一次成功都耿耿于懷,那將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即便是嫉妒,也要有策略;事無巨細地嫉妒,只會導致心臟病??焖賾獙?zhàn)爭中的突發(fā)事件、兵行險著是劉曄的長項,嫉妒是嫉妒不來的。如何揚長避短,才是司馬懿應該考慮的問題。
軍事不僅僅是戰(zhàn)爭那么簡單,功夫在戰(zhàn)外。司馬懿的長項在于把握大局,料斷大事。
面對劉曄的無限風光,一向沉穩(wěn)的司馬懿也難以按捺內(nèi)心深處作為一個男人的好勝之心。
司馬懿決定進諫。
曹操吃著用張魯?shù)募Z食做成的早飯,得意洋洋,完全沒有進一步擴大戰(zhàn)果的打算。此時,劉備在益州根基未穩(wěn),而孫權又在和劉備鬧矛盾,劉備本人率領相當數(shù)量的一支軍隊,正遠在荊州與孫權對峙。不趁此時拿下巴蜀,更待何時?連一個業(yè)余的三國愛好者讀史至此都會大呼可惜,而曹操卻在沒心沒肺地吃早飯,實在不可思議。
司馬懿決定進諫。司馬懿來曹營七個年頭了,沒有過于突出的表現(xiàn),現(xiàn)在他卻決定進諫。
進諫并不是一門藝術,伴君才是一門藝術。“進諫”只不過是為了完美地完成伴君這門藝術,所選擇采用的技戰(zhàn)術手段之一而已。“不進諫”則是另一個選項。
司馬懿這七年,只不過選擇了“不進諫”而已。支持這個選項的理由有幾個:
一、曹操心機深重,對臣下尤其是文臣,極盡猜忌。
司馬懿作為河內(nèi)名士的代表,又有“狼顧”之類傳說,也在猜忌之列。給這樣的主公獻策進諫,說不定什么時候就逆了龍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二、司馬懿的工作性質(zhì)很特殊。
司馬懿來相府七年,擔任的官職長期都是行政官員,而且位置敏感,比如教育曹家下一代的文學掾、擔任皇帝顧問的議郎、掌管相府人事工作的東曹屬等。無論是對曹操立嗣問題說三道四,還是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抑或就人事工作大放厥詞,后果都不堪設想。一句話,這幾個職位都是只需要你做事、不需要你說話的職位。
三、司馬懿是相府的新丁。
從新丁到老鳥,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搞好人際關系、熟悉工作環(huán)境、提升業(yè)務能力、摸清領導脾氣,才是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