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緬甸叢林的藍(lán)鷹(9)

被遺忘的年代:尋找兩個譚家與一個女間諜 作者:譚雄飛 譚愛梅


盟國閱兵得第一

撤到印度的新三十八師,并沒有成為被人歧視的難民。倒是最先到達(dá)印度的英緬軍,像是衣不蔽體的流浪漢,東倒西歪,步伐凌亂。新三十八師雖經(jīng)長途跋涉,卻軍容整齊。仁安羌以寡敵眾的戰(zhàn)功,使孫師長得到英皇頒贈“大英帝國司令勛章”的最高榮譽(yù),成為國際英雄人物。他統(tǒng)率的部隊也令人刮目相看。

接下來,駐印英軍統(tǒng)帥韋維爾(Archibald Percival Wavell)邀請新三十八師參加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四日在德里舉行的慶祝“聯(lián)合國家”日的閱兵典禮。這是為了紀(jì)念那一年一月一日,中美英蘇等二十六個盟國為對抗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而在華盛頓簽署《聯(lián)合國家宣言》。從當(dāng)時提供部隊的十一個盟國中,各派出一個步兵排,五十名官兵,參加閱兵。

新三十八師接到邀請后,孫師長就把準(zhǔn)備閱兵的工作交給我父親來辦。我父親主張,部隊的服裝應(yīng)維持原樣,原來穿的是草鞋,就以草鞋登場亮相,拿真面目示人。只要走過閱兵場的這一排兵,個個精神抖擻,步伐整齊劃一,就達(dá)到了展示軍容的目的。但為此必須在各連隊中選拔五官端正的兵員,由父親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排練部隊行進(jìn)、踢正步和分列式等閱兵動作。還要求他們把鋼盔武器背包等裝備,擦拭一新。

按英文字母順序,代表中國的這個步兵排,在美國隊伍之后出場。他們一出現(xiàn),閱兵臺上就響起很大的掌聲,觀禮的華僑,人人心情激動。等到全部閱兵分列式走完后,閱兵臺上的英國總督林利思戈侯爵(Victor Alexander John Hope, 2nd Marquess of Linlithgow)宣布,中國的隊伍,步伐整齊,軍容壯盛,應(yīng)得第一名。

他一宣布后,全場起立鼓掌。有的華僑在意外驚喜之下,忍不住落下淚來。他們多年來在印度的處境,可說寄人籬下,不但受到殖民政府的歧視,也受到印度當(dāng)?shù)厝说钠缫?,屬于三等公民?,F(xiàn)在見到中國軍隊在國際閱兵臺前揚(yáng)眉吐氣,不免百感交集,熱淚盈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