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以東二百多里的安定城,我和我們步兵營的營長馬步旗發(fā)生過一次小小的沖突。那次沖突的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不但沒有受責罰,還得到了提升,當了騎兵第四旅步兵營第一連第一排的排長。在此之前,排以上軍官全是馬家軍的人擔任,我是“原紅軍”中擔任“官兒”的第一人。
更重要的是,這一任命,使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接觸上自旅長馬成義、下至一般連排長這些在騎兵第四旅中掌權的各級軍官,并以我們的行為原則去影響他們。這種溝通和交流對我們日后出關聯(lián)手抗日至關重要。
我們是在大白天進的安定城。那天刮著小風,太陽蒙著一層灰塵,霧蒙蒙的,像個沒有烙好的燒餅。
安定城有一千五百多戶人家,在甘肅是個不大不小的縣城。城四周有完整的城墻,城墻用黃土夯成,兩丈多高,隔一段有一道磚砌的水道,東西南北城上各有一個城門。我們是從南門進的城。進城后的第一感覺就是破舊和荒涼,滿眼土黃,像是一座剛從地下挖出的廢墟。樹雖然很多,但由于是冬天,光禿禿的枯樹搖出來的只是凄涼和傷感。
街道上幾乎看不到什么人,只有幾個看起來像是乞丐的人在游蕩。家家戶戶的房門都緊閉著,商鋪也沒有一家開門。街道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雜物:破轱轆牛車,平時擺吃食的桌子,條凳,一個碾盤,兩個石滾,馬槽,騸驢樁,芨芨草編的筐子……它們像是陪葬的古董,在那里靜靜地擱置了幾十年幾百年,等著死去的主人享用。只有“撲棱棱”飛來跳去的雞和“汪汪”叫著的狗在提醒你,這是座活著的小城。
過了黃河,已經(jīng)走出了“二馬”的領地,但對“過隊伍”的恐懼還在向前延續(xù)……
我們(這個“我們”是對騎兵師的統(tǒng)稱,既包括馬家軍,也包括我們這些“原紅軍”)進城后,號房子的號房子,找糧食的找糧食,抓夫的抓夫,只一刻時間,安定就“活”起來 了,“熱鬧”起來了:雞飛狗跳墻,娘逃兒上房,哭的、喊的、叫的、罵的……,整個縣城籠罩在一片嘈雜中,一片恐怖中。
盡管一進城,上邊就命令我們去號房子找糧食,但我們步兵營除了幾個當官的,都直呆呆地站在街道上。再一次身臨其境,感受到的不僅是馬匪的“匪氣”,還有和他們站在一起時的骯臟。我們像被施了定身術似的,直呆呆地站著,沒有一個人動一動——那是一種已經(jīng)融入了血液里的集體無意識行為——營長馬步旗站在東街口上揮舞著胳膊,向我們大聲喊著什么,我們沒有一個人聽見,仍然呆呆地站在那里。
見我們沒有動靜,馬步旗牽著他的黑馬又跑了回來,在離我們十來步遠的地方用馬鞭指著我們喊道:“你們還傻待在這里干啥呢?再不搶,就沒有咱們睡覺的地方了!”
搶!
咱們!
咱們?
——這是咱們嗎?
一種同流合污的受辱感立刻躥上我的心頭。我迎著馬步旗走過去,看著他,說:“我不搶,我們不搶!”
馬步旗愣了一下,用一種莫名其妙的目光打量著我,看了一陣,問:“這……又咋了?”
我笑了笑,還是那句話:“我們不搶!”
“為啥呢?”
“那是禍害老百姓的土匪行徑!”
馬步旗重復了一句:“……土匪……”
我想著馬步旗這下該發(fā)火了。我盯著他,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出乎我的意料,他并沒有發(fā)火。他也笑了一下(是那種曖昧的笑——不解,迷惘,質疑,自嘲……),說:“當兵吃糧,天經(jīng)地義,自古到今,你見過哪家隊伍打仗,把糧扛在肩膀上,把炕背在脊背上?這樣的隊伍你見過嗎?”
我說:“見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