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寫這些文章,每天到新店青蔥的山徑去寫,到陽明山多花的亭檻去寫,這種游走式有點像灞陵橋上騎驢尋梅的覓句方式,花香墨痕固然好,但有時寒風(fēng)苦雨,內(nèi)人華美心中有點不忍,于是留意在草山深處,安置一幢老舍為書屋,取陶潛“吾亦愛吾廬”的心境,命名為“愛廬”。愛廬有花樹簇擁,有海山環(huán)抱,幽深靜寂,四顧無人,有時萬壑疏風(fēng),一天涼月,人一到愛廬,心境虛靈,文思潮涌,任你提起筆墨鏤花吸露,任你放開心胸駕海摩云,沉思生命的意義,探討生活的趣味,抉發(fā)人生的目標(biāo),不知不覺,寫下幾百篇文章了,每寫一篇,幾乎都被轉(zhuǎn)載選錄,自然樂趣更高。感謝內(nèi)人華美覓得這深山中的愛廬,也要感謝報社有自由發(fā)表的制度,更感謝四位副刊主編:梅新先生、蔡文甫先生、劉靜娟女士、痖弦先生,任何一點小成功,都得仰仗外界的鼓勵,才能增添自身的鞭策,沒有如此良好的福緣際會,我如何能享有無窮抒發(fā)的喜悅呢?
黃永武于臺灣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