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對大不里士發(fā)達的商業(yè)贊賞有加,但一提到當?shù)鼐用瘢@得頗為失望,“這里的人形形色色而且?guī)缀跞家粺o所長”。生活在大不里士的有亞美尼亞人、聶斯托利派教徒、詹姆士二世的擁護者、格魯吉亞人還有波斯人,雖然大不里士經(jīng)濟繁榮,但是宗教暴力事件卻頻頻發(fā)生。馬可說,“這一地區(qū)的撒拉遜人陰險狡詐”,甚至讓他覺得這里的穆斯林根本不信教。針對大不里士法制混亂的現(xiàn)象,馬可說:“穆斯林可以隨意處置那些不認可大不里士法律或是偷盜貨物的人,而他們自己卻不會受到任何責罰。如果穆斯林被基督徒傷害或者致死,甚至會被追認為烈士?!瘪R可說,“韃靼人和其他國家之所以會借鑒大不里士的法規(guī),可能就是因為這些法律條文對一些不道德行為的寬容”。
大不里士有一個修道院,里面住著一些托缽僧人。馬可從著裝判斷他們應該是屬于卡邁爾派的修士,他還特別說明這些修士把大部分時間用于織羊毛巾。做彌撒的時候,修士們會把放在祭壇上的毛巾分送給朋友和貴族,他們認為這些羊毛巾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痛苦。馬可提及此事的時候很自然,似乎對此沒有任何質(zhì)疑。
在大不里士經(jīng)商的威尼斯人并不多,不過熱那亞商人在此卻很有名。對熱那亞商人和其他亞洲商人來說,大不里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市場,聞名遐邇的波斯灣珍珠就出自這里。波羅一行發(fā)現(xiàn)在大不里士的珍珠市場人們討價還價時有自己的一套嚴格的規(guī)矩:他們討價還價絕不大聲喧嘩,以防成交價格被旁邊的人偷聽而搶了生意。商人們談價時,通常是兩人面對面盤腿而坐,把手掖在一個布袋里,緊握對方的手指和手腕來描述和討論貨物的質(zhì)量及成交的數(shù)量。這種奇特的談判方式使旁觀者根本無從知道交易的真實情況,此外,貨物的價格也會因每筆交易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離開大不里士,馬可一行來到了位于波斯的薩瓦赫,后又到達以波斯地毯而聞名的科曼。在科曼,馬可對伊斯蘭教的關(guān)注稍稍有所減少,他開始喜歡上了這里宜人的氣候和附近山中的綠松石。他對當?shù)厝酥谱黩T士裝備的高超技藝表示贊賞和欽佩,“馬籠頭、馬鞍、馬刺、劍、弓箭、箭囊以及各式各樣的盔甲”應有盡有。當?shù)厝司康尼樉€活手藝和宏大的馴鷹場面更讓馬可著迷。
馬可在科曼第一次看到了馴鷹,而且馴鷹成了他日后在亞洲周游時最喜愛的貴族運動。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對任何人來說,馴鷹這項體現(xiàn)力量和優(yōu)雅的運動都不是輕易能夠看到的。馬可說,“山中馴養(yǎng)著世界上最好的獵鷹,胸、腹及尾部長著紅色的羽毛,飛行速度快而且動作矯健,恐怕其他任何鳥都無法與之匹敵”。年輕的馬可掃視蒼穹,仔細觀賞著一場充分體現(xiàn)人類掠奪行為的空中戰(zhàn)斗。
馬可沒有明確說明他們在波斯逗留期間,究竟何時或者是否真去過《馬可·波羅游記》中所描述的地方,他只是會偶爾詳細地敘述一下他早期的游覽經(jīng)歷。離開波斯王國境內(nèi)的卡曼尼亞后,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幅遼闊的畫卷,馬可寫道:“離開卡曼尼亞城后,我們穿越了一座需要騎馬走七天時間的高原,沿途可以看到很多小鎮(zhèn)、村莊和民宅,樹林里隨處可見各種獵物和松雞,這段經(jīng)歷讓人感到非常愉悅?!辈痪煤?,他們面前出現(xiàn)一段“陡坡”,“從這里開始道路突然變得陡峭起來,整段路程需要耗時兩天,期間還路過了一個盛產(chǎn)水果的村莊。過去這里是有人家的,但現(xiàn)在卻荒無人煙,只有偶爾路過的游牧部落會在此暫住。主要原因是,在卡曼尼亞城和‘陡坡’之間的地區(qū),冬季氣候非常惡劣,幾乎任何衣物都難以抵御這里的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