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高水遠,行走天地間

釋然 作者:陳陳


世界錯綜復雜,讓人望而卻步。我們害怕險灘,于是不敢渡水;我們害怕陡壁,于是不敢登高。最后選擇躲在自己狹小的角落里,不斷自我催眠,告訴自己:安然若此便是最好的生活,頭頂?shù)乃慕翘炜找咽亲蠲赖木爸?。這般坐井觀天的人生只能用幻想的完美來掩蓋內(nèi)心對未知、未到之地的渴慕和恐懼。

掩耳盜鈴的愚昧行徑只能短暫地麻痹自己,謊言的力量終究太薄弱。那不堪一擊的脆弱保護罩在宿命面前頓時土崩瓦解。而宿命又是什么?宿命就是遠方對于我們的呼喚,是山高水遠的遼闊天地給予我們的恩賜。

曲曲折折的山路上,一位老僧在艱難地往上行進,遠遠看到山頂隱藏在霧中的寺院。今天是道塵大師回寺的日子,也是他跟師兄道同住持論道的日子。

道塵大師和道同住持十年前曾定下約定:道同堅守寺院、潛心修佛;道塵云游四海、體悟人世疾苦。待到十年之期,師兄弟二人則要對雙方見聞和感悟進行交流和論道。

寺院之內(nèi),一眾小沙彌早已守候在大殿之內(nèi),靜心等待兩位大師開口。道同跟道塵寒暄過后,便緩緩問道:“師弟你云游多年,可算是歷盡滄桑,對于世事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道塵說:“滾滾紅塵、險惡俗世讓人心生疲憊。凡夫俗子的愚昧尚待教化。普天之下唯有佛門才是凈土,皈依我佛才是正道。”

道同聽了哈哈大笑,輕松地說道:“師弟所言甚是。但既然唯有我佛才是正道,是不是說師弟此行實為徒然呢?”

道塵微微一笑,望著師兄意味深長地說道:“你看寺院內(nèi)那棵棗樹,它每年都要經(jīng)歷一次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收獲進而樹葉掉落,呈現(xiàn)出頹敗的樣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命終歸會回歸到原點,但過程依然不可忽略。倘若沒有這十年云游,沒有在塵世的酸甜苦辣中走過這一遭,那對于佛門的堅持和崇敬便只是紙上談兵罷了?!?/p>

道同久久沒有言語,不斷細品師弟話中的深意,最后只道:“修行數(shù)載,佛在書中、佛在寺中,卻始終未住進我心中。今日師弟之言如醍醐灌頂,我應讓自己入于塵世,去尋找我心中之佛?!?/p>

道同住持隔天便將寺院交給了道塵大師,獨自一人邁上了云游四海的路途。

茫茫天地,萬物沉浮,世界以包容之態(tài)等待我們?nèi)ヌ剿?,等待我們在它紛繁復雜的磨礪中找到自我,尋得心中之佛。人生的體悟始終源于生活,源于這廣闊的天地,它從來都不存在于我們的主觀意念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閉門造車、故步自封,讓古老的清王朝走向了滅亡的道路;滿腹兵法韜略卻只能紙上談兵的趙括最終只落得兵敗人亡的下場。我們雖只是這浩渺天地的一粒微塵,沒有治國之責,沒有帶兵之任,但仍需去看看這個世界,去聽聽這個世界。

佛說:“握緊拳頭,你的手里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本o閉心門,人生所悟終是浮云;打開心窗,擁抱蒼穹,必能豐盈整個人生。在佛的恩澤中洗滌心靈,在佛門凈土中獲得安寧。帶了一身塵世的疲憊,走上尋佛之路,這并不是對生活的逃避,而是在歷經(jīng)世事后的參悟。人生必須經(jīng)過行遠山、涉深水的過程,才能到達“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至高境界。

生命有限,苦海無邊。唯有自救,才能渡回岸邊。放心自由,行走于天地,才能擁有山高水長的人生。

身隨心動,心無所依。在這塵世中,沒有等待你的凈土,沒有永恒不變的安樂窩。唯有敞開心扉、踏上征途,不斷去體悟這博大世界的遼闊,去感受寄情于山水的無限情趣。

誠心向佛,謙卑對世。生活需要的不過是簡單的八個字而已。但是謙卑并不是與生俱來,必須在挫敗和苦難中汲取和感悟。要參透人生、看淡世事,就要學會受難,在壯大內(nèi)心中使其裝下整個天地,以心之謙卑和寬廣來包容世事、理解人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