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毛澤東喜歡吃什么菜,就成了身邊工作人員觀察和研究的重要課題。不管是醫(yī)生、護士,還是衛(wèi)士、廚師,都想發(fā)現(xiàn)毛澤東喜歡吃什么菜的“秘密”,因為毛澤東從不“點”什么菜,任由廚師去做。但是,大家觀察了很久,還是搞不清楚毛澤東到底喜愛吃什么菜。
在一段較長的時間里,因為王鶴濱經(jīng)常陪毛澤東吃飯,這個觀察任務就自然地落在王鶴濱的身上。飯不能白吃,每餐飯后王鶴濱都得向值班衛(wèi)士或廚師報告自己觀察的結(jié)果:毛澤東吃了多少飯,哪個菜吃得多些,等等。
一次,值班衛(wèi)士張仙朋提著撤下來的剩飯菜,拉長著臉對王鶴濱說:“王秘書,上頓飯你說毛主席炒青蒿吃得多,喜歡吃,你看!這頓飯,炒青蒿菜幾乎連動都未動!”張仙朋說著,打開木質(zhì)的提飯盒,讓王鶴濱看了看那碟未動的炒青蒿,接著他帶著責備的口氣抱怨地說:“你怎么觀察的呀!”說罷,張仙朋鼓著腮幫子走開了。
王鶴濱知道,張仙朋抱怨自己提供的“情報”不真實,此前廚師老廖也有類似的反映,也怨自己提供的“情報”不確切。王鶴濱也沒有搞清楚這是怎么回事,心想,我沒有觀察錯呀,奇怪!
以后經(jīng)過多次觀察,王鶴濱才明白,原來毛澤東吃得多的菜,都是離自己近的“門前菜”,距離遠一點兒的就吃得少一些,這與衛(wèi)士或廚師放菜的位置有關(guān)。這樣一來哪個菜吃得多些、哪個菜吃的少些,隨意性就很大了,所以很難掌握住規(guī)律。
王鶴濱認為,如果說毛澤東的飲食習慣有什么特點的話,那就是帶有湖南人的飲食習慣。平時,毛澤東主食吃大米多些,幾乎每餐都有,有時加點兒白面花卷、燒麥之類,只能說是點心。毛澤東愛吃的,或者準確地說是每餐都有的,就是湖南廚師老廖親手做的帶辣味的腐乳,炒的或炸的辣椒段,是很辣的尖尖的辣椒,而不是辣味很少甚至帶點兒甜的柿子辣。炒菜中常有苦瓜、青蒿、空心菜、芹菜,多是些綠色的纖維多的帶特殊味道的青菜。
大家知道了毛澤東愛吃“門前菜”,事情就好辦多了,廚師可以主動地替毛澤東變換菜的品種甚至口味,而不必擔心他愛吃不愛吃。值班的衛(wèi)士們也不需要每天看著撤下來的飯菜,根據(jù)其多少判斷毛澤東對飲食的愛好,少了不少擔心……
有的人喜歡吃瘦肉因為瘦肉有嚼勁,有的人喜歡吃肥肉因為肥肉香;有的人覺得瘦肉偏硬、難以嚼爛,有的人覺得肥肉膩、難以下咽??晌í毤t燒肉這道菜,肉是五花三層,經(jīng)過制作之后肥而不膩。紅燒肉是熱菜菜譜之一,以五花肉為制作主料,紅燒肉多以砂鍋烹飪?yōu)橹?,口味屬于甜味。曾有大量文章介紹毛澤東愛吃紅燒肉,于是有了“毛氏紅燒肉”一說。王鶴濱回憶說,毛澤東吃肉是多樣的,自己見到主席吃豬肉通常是肉絲炒竹筍或是肉絲炒青菜、清燉肘子等,“我在他老人家身邊工作的時間里,很少見他吃紅燒肉,甚至記不得主席是否吃過紅燒肉”。
其實,王鶴濱曾向毛澤東建議少吃動物油和肥肉,毛澤東也從未向王鶴濱提出想吃所謂的紅燒肉。有關(guān)“毛主席愛吃紅燒肉”的傳說,王鶴濱認為也許在戰(zhàn)爭年代能吃上一頓紅燒肉的確難以忘懷,主席曾向身邊工作人員回憶過當年吃紅燒肉的感受、提出過想吃的要求,但是自己在主席身邊不曾見過他吃紅燒肉。1962年春節(jié)期間,王鶴濱夫婦去中南海看望毛澤東,毛澤東留他們吃晚飯。衛(wèi)士李銀橋把飯菜端上來時說:“為還蘇聯(lián)的債,豬肉出口了。毛主席指示,不要給他吃豬肉。你們來了,也沒有肉吃,但是你們要吃好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