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楊奇清率華北局社會部部分工作人員進駐北平,以華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名義開展工作。
此時的北平,既有國民黨特務機關逃離前有組織有計劃轉(zhuǎn)入地下的大量軍政人員,以圖謀東山再起;又有曾在日偽長期統(tǒng)治下自成體系的許多日偽特務,反對共產(chǎn)黨執(zhí)政;也有傅作義集團中反對和平起義的少部分人員,在從事與新政權為敵的活動;還有遼沈戰(zhàn)役結束后,涌入北平的數(shù)萬國民黨的散兵游勇;更有北平原有的眾多反動會道門黑幫組織。他們在蔣介石提出的“全國游擊辦法”的實施中,禍害百姓,蓄意擾亂北平的社會治安。楊奇清為清理國民黨和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殘渣余孽、深挖敵特潛伏組織、穩(wěn)定社會秩序、開創(chuàng)新中國城市公安工作做了大量工作。
這年7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公安部宣告成立,中央任命羅瑞卿任部長,楊奇清任副部長。公安保衛(wèi)具體業(yè)務工作由中央社會部劃分出來,由軍委公安部主管。楊奇清協(xié)助羅瑞卿,根據(j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精神和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有關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論述,籌劃全國性的公安保衛(wèi)工作,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自第一屆政協(xié)籌備會議開始,直至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開幕及開國大典的舉行,楊奇清全程參加并負責保衛(wèi)工作。當時,楊奇清成立了一個“政協(xié)臨時保衛(wèi)大隊”(簡稱“便衣警衛(wèi)隊”),并分派給北平市公安局四項保衛(wèi)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的任務:負責中南海外圍、北京飯店、華安飯店、六國飯店、政協(xié)代表和首長住地的安全,以及宋慶齡、李濟深、沈鈞儒住地的警衛(wèi);負責中山公園、北海公園、故宮、太廟、國民大戲院、大華劇院、美琪影院等代表和首長活動場地的安全警衛(wèi);負責中南海書記處駐地的防空警衛(wèi);負責主要首長和代表外出活動路線的警衛(wèi)等。
中央把選擇開國大典閱兵地址的任務交給公安部,由楊奇清負責。楊奇清帶領一批干部,找了幾處地方,最后將西苑機場和天安門進行了認真的比較:西苑機場有寬闊的跑道,也沒有阻礙交通的弊端。而長安街只能并排通過步兵十二路縱隊、騎兵三路縱隊、裝甲車兩路縱隊,很難顯示出氣勢。但是,西苑機場沒有閱兵臺,臨時搭建又太倉促,就算搭建出來也無法和天安門的壯麗雄偉相比。再者,西苑機場遠離市區(qū),數(shù)十萬參加典禮的群眾往返是個不小的負擔。由于這些條件的限制,楊奇清和同志們還是選擇了地處市中心,四通八達,易于軍隊、群眾集中和疏散的天安門。羅瑞卿同意后呈報中央。于是,天安門城樓被定為閱兵臺。
此時,臺灣保密局局長毛人鳳向潛伏在北平的保密局北平站少將站長徐宗堯等特務組織負責人分別發(fā)出指令:不惜一切代價,破壞中共的開國大典。事實上,此前,潛伏的特務分子也一直在北平猖狂地進行著危害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破壞活動。開國大典在即,敵情異常嚴重。楊奇清主持制定了開國大典的保衛(wèi)方案,又召集有關同志再一次細致審查方案的細節(jié)。他開門見山地說:“我想請大家再來鉆鉆空子,咱們自己將存在的空子都給鉆了,敵人再想鉆空子也鉆不成了嘛!好吧,請大家暢所欲言……”
然而,與會者一致認為這個方案是建立在發(fā)動群眾、依靠群眾的基礎上,可以說是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有人進一步認為,這個方案將多方面的力量都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可以說萬無一失,并強調(diào)“由于任務明確,心中有底,保證能夠圓滿完成”。楊奇清聽后,搖了搖頭:“我是請你們來挑刺的,不是請你們來唱贊歌的。我們的保衛(wèi)方案必須仔細、再仔細,將所有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都考慮進去,并預先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