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稱呼反映了關系的親近程度 1

FBI教你超級讀心術 作者:冠誠


除了比較固定的稱呼體現(xiàn)人物之間的關系親密度之外,人與人初見時的稱呼變化也會體現(xiàn)兩個人關系的親密度,甚至是兩個人的心理變化。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一旦熟起來,說話和稱呼都會越來越隨意,如果稱呼從“先生”變成了“小”,就代表著兩個人的關系已經更進一步了。在許多商店里,店員稱呼初見的顧客為“顧客先生”是一種尊稱,而一旦熟悉之后,“顧客”二字就會變成對方的姓氏,甚至是慢慢演變成一種昵稱,這種叫法在無形間就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人都是喜歡自己所熟悉的東西的,因為能夠更好地掌控事件的發(fā)生。而在稱呼變化之后,談話的內容也會從無關緊要的天氣,漸變成彼此的近況,甚至他人的八卦,雙方的親近感油然而生。而一旦兩個本已經很熟悉的人,已經親密到用“小”字或者外號來稱呼對方的情況下,突然連名帶姓地喊另外一個人,就說明這個人在心里已經對另一個人有了想法,可能是誤會,也可能是其他,但是不管是什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趕緊解開彼此間的疙瘩,那么兩個人的關系很可能就會越走越遠了。

一位FBI探員說,他在進行案件調查的時候,總是很注意對調查對象的稱呼。

有一次他需要向一位教授取證,這位教授的為人很正直,但是也有一些固執(zhí),一旦自己認定的事情,很難讓他改變想法。FBI向他取證的時候,這位教授一直死守著自己的觀點,認為以“不知道”來回答是對這種調查的最佳回應。在第一次對話中,他一直稱這位教授為先生,盡管說盡了利害,這位教授還是一口咬定不知道。在覺得取證無望的時候,恰好這位教授的一位學生來問問題,這位學生并沒有叫教授先生,也沒有稱其為教授,而是直接叫這位教授的名字,這位教授也很認真地為這位學生解惑,而且在對話中不時以自己的名字來自稱。于是探員頓時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在這位學生走后就告辭了,然后沒隔多久又去找了這位教授,這次他們對這位教授的稱呼,就是上次那位學生對這位教授的稱呼,教授聽到這個稱呼顯然沒有什么意見,而且對探員提出的問題也沒有再一律回以不知道。雖然有些問題教授并沒有直面回答,但是探員通過旁敲側擊基本掌握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為破案獲得了重要的線索。

這位FBI探員后來分析說,這位教授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自我防衛(wèi)的本能會讓他拒絕回答過多的問題,而FBI對他用先生的稱呼,正好等于提醒他彼此是陌生人,教授的拒絕也因此顯得很強硬。后來FBI改變了稱呼,對于教授來說,對方對自己的稱呼明顯拉近了雙方的心理距離,增添了熟悉感,而有了熟悉感之后,對對方的問題也不再過多回避,而是采取了委婉的拒絕態(tài)度,但是在婉轉的話語中無意就透露了許多的信息,F(xiàn)BI正是抓住了這些信息,從而找到了破案的線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