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方(2)

認真地年輕,優(yōu)雅地老去:楊絳傳 作者:王臣


說回這間宅子,因它臨河而筑令一家人飽嘗了河鮮之美。楊蔭杭十分鐘愛“熗蝦”,所謂“熗蝦”就是將生鮮小蝦洗凈,蘸料生食。常聽長輩說“禍從口入”,生食河鮮到底是有隱患的。不久,楊家?guī)卓谌艘参茨芏氵^這個劫,除了楊絳,都先后生病,好在并不嚴重。

唯獨楊蔭杭,一病不起。

楊蔭杭的薪資是全家的生活來源。他這一病,臥床半年多,縱是唐須嫈殫精竭慮,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家中依然陷入拮據(jù)。幸好,楊蔭杭的兩位故交伸手援助,家中窘困方才有所緩解。一位是當年與他一同留日的好友楊廷棟,一位是當年與他一同留美的同窗陳光甫。

有些人,替你錦上添花,未算驚喜。

有些人,為你雪中送炭,才是珍貴。

彼時,他已病重到無論中醫(yī)還是西醫(yī)皆已放棄治療的地步。那段日子,家中往來親友絡繹不絕,有時夜深依然是眾人無眠,不知道什么時候楊蔭杭會突然撒手人寰。唯有唐須嫈,她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最后,她央求楊蔭杭的老友,名醫(yī)華實甫先生,懇請她務必給丈夫開個藥方。

楊蔭杭留洋以后,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海歸的毛病。他不信中醫(yī),只信西醫(yī)。為此,唐須嫈挖空心買來膠囊盛裝的西藥,將膠囊打開、倒空,再將中醫(yī)藥方中包括珍珠在內的中藥研磨成粉,裝入其中,偽裝成西藥的樣子喂楊蔭杭吞服。

命運時有寬宏。在唐須嫈無微不至的照料之下,一日一日過去,楊蔭杭終于退燒。之后,唐須嫈不惜一切代價為丈夫補給營養(yǎng),連熬煮的濃汁雞湯,都一勺一勺將油瓢去,再盛給丈夫。楊蔭杭的死里逃生,毋庸置疑,都是唐須嫈?shù)墓?。因此,母親在楊絳心中是一個幾乎無所不能的形象。

父母之間,情意甚深。這一點,不單體現(xiàn)在父親病重母親悉心照料一件事上。母親有每晚記賬的習慣,總有一些瑣碎之處理不清楚,每每這個時候,父親便會奪筆過來,寫上“糊涂賬”三個字。父親這么做,只有一個想法,他心疼妻子,不肯她多費心思。雖然母親對賬目并不敏感,但是家中每月寄回老家的家用,一輩子沒有錯過。

楊絳記憶中,她的父親母親,雖是夫妻,但更像老友。兩人相敬如賓,一輩子不曾吵架。那個年代夫妻不吵不鬧的也不少,但女子多半委曲求全,一味迷信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不想也不敢與丈夫爭執(zhí)。但是楊絳的父母不同。他們是彼此真正的知己,無話不說,而且不準孩子插嘴,仿佛生怕破壞他們之間的溫柔似的。

在《回憶我的父親》一文中,楊絳說:

他們談的話真多:過去的,當前的,有關自己的,有關親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氣的……他們有時嘲笑,有時感慨,有時自我檢討,有時總結經(jīng)驗。兩人一生中長河一般的對話,聽來好像閱讀拉布呂耶爾的《人性與世態(tài)》。他們的話時斷時續(xù),我當時聽了也不甚經(jīng)心。我的領會,是由多年不經(jīng)心的一知半解積累而得。

之后,父親重做律師之時,他也愿意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詳細講給母親聽。始末過程,事無巨細,還會一起分析、討論?;蛟S,只有像楊蔭杭和唐須嫈這般相敬如賓、恩愛不移的一生一世,才真正算得上是中國夫妻的典范。耳濡目染之中,父母和睦的一輩子也對楊絳將來的婚姻態(tài)度產(chǎn)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如果沒有當初的楊蔭杭和唐須嫈。

或許也沒有后來的錢鍾書和楊絳。

楊蔭杭病愈之后,一家人便搬離了沙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