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民盟重要成員李公樸和聞一多先后在昆明遭到了國民黨特務的殘忍殺害。消息傳來,諸人驚愕,在成都慈惠堂召開的追悼大會上,張瀾悲憤地表示:“李、聞先生之死是政治暗殺,本人決定步兩同志之后塵,為中國的和平民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而他也確實實踐了自己的承諾。1946年10月,在攻占中共解放區(qū)張家口后,認為共產黨大勢已去的蔣介石宣布,將于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消息傳出的當天周恩來便宣告,中共拒絕參加國民黨違反政協(xié)決議召開的偽國大。國共雙方擺出政治上公開對立的姿態(tài),此時此刻,作為國共之間第三方力量的民盟是否承認和參加國大,顯得至關重要。
南京的民盟中央一時人心浮動。國民黨欺騙、拉攏、分化、瓦解,各種手段紛紛使出,無孔不入,民盟中央諸人也是各種思量,俱在心頭。關鍵時刻,周恩來趕到民盟中央,向黃炎培和羅隆基建議,民盟是否參加國大這樣重大的問題,應向主席張瀾請示。
羅涵先:周恩來站在電話旁邊,等著張瀾從成都打電話來,(對于)參不參加國大,請他表示態(tài)度。后來,張瀾在電話里說,民盟絕對不參加國大。他聲音很洪亮,說不參加國大。周恩來就站在那兒聽,聽到這個答復以后就放心了。
在中共和民盟的共同抵制下,1946年的所謂國民大會成了國民黨尷尬的獨角戲。無人喝彩的表演落幕后,蔣介石終于惱羞成怒——
11月5日清晨,民盟主要領導人聚集在上海集益里8號張瀾寓所里,氣氛異常沉悶,一份由國民政府起草的解散文告擺在他們面前。樓下的客廳里,上海各大報社的記者拭目以待;窗外,國民黨軍隊的汽車停滿了整條弄堂。黃炎培宣讀完解散文告后,大家一片靜默,良久,張瀾抓起筆,在解散公告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隨后負責宣傳的民盟委員葉篤義含淚下樓把文件交給記者。
梁曉聲:民盟如果不自行解散,那就可能會被蔣介石的特務們四處追捕、暗殺,張瀾為了保護民盟的這些精英,就簽發(fā)了這個解散令。讓一個人親自來簽發(fā)這樣的聲明,而且這個聲明將被記載在歷史上,那么如果這個人真的有私念,可能反而會猶豫的。
當時蔣介石開出的條件是,如果自行解散,則可不對民盟成員進行逮捕。為著全體成員的安危著想,張瀾才同意解散民盟。然而很多人卻并不理解他這樣的舉動,一時間,罵他妥協(xié)、批評他抱有幻想的言論紛紛而起,民主戰(zhàn)線也受到極大動搖。面對這種情況,11月7日,張瀾又以個人名義發(fā)表聲明,希望民盟全體成員站在愛國公民的立場上,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繼續(xù)為國家的和平、民主、統(tǒng)一而努力。這也即是他個人將繼續(xù)戰(zhàn)斗的宣言。
這次解散風波也讓張瀾和所有的民盟成員都深刻地認識到,在中國,和平改良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他們當機立斷,調整路線。
1948年1月,民盟召開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在香港恢復民盟總部,并且與中共合作,用革命手段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身在上海的張瀾也想方設法為民盟四處籌款,所得款項一分不留,全部用做民盟的經費,以至當他的女兒從四川趕來時才發(fā)現,重病纏身的父親竟然窮到了無錢就醫(yī)的地步。
而此時,國民黨特務對張瀾的監(jiān)視,也越來越嚴了。
貧困和被監(jiān)視讓張瀾的病情每況愈下,就在這時候,上海虹橋療養(yǎng)院的丁惠康院長因為一向仰慕張瀾的為人,執(zhí)意要接張瀾住院治療。在虹橋療養(yǎng)院的病房里,張瀾和正在接受治療的羅隆基相遇,兩位老友在欣喜之余也發(fā)現,經常有化裝成醫(yī)務人員的特務出現在醫(yī)院的走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