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姑娘都能抓到自己的“王子”,背景、出身不能說明什么!當威廉王子乘著皇家空軍白色直升機來到凱特家的后花園時,童話中的“白馬王子”與“灰姑娘”故事的現實版已經上演!這是一個“局”,一個平凡家族三代女性奮斗的“局”:外婆,母親,凱特自己,克服重重困難,為改變生活質量,為改變家庭命運而奮斗的厚積薄發(fā)的必然結果。
浪漫邂逅,甜蜜愛情,卻不免遺恨憂傷。然而威廉王子并未錯失良機,將那雙晶瑩剔透的水晶鞋套在了凱特·米德爾頓的嬌小玉足上。她不是那個在大森林里搖搖欲墜的木屋中擦洗地板的飽受蹂躪的流浪兒。威廉王子乘坐皇家空軍的白色直升機來到凱特家的后花園,他就是那個浪漫迷人的白馬王子。然而,凱特從不是灰姑娘,雖然媒體總將此強加于她。不管她是不是灰姑娘,威廉都傾心于這個也許更適合穿獵靴的女子。
凱特的生平并非如大家所期望的童話故事般美好,但是其家族邁向王室的勵志征程卻是一部催人奮進、蕩氣回腸的影片,是一個展現工人階級的勇氣和決心的動人故事,其中更多的是知名小說家凱瑟琳·庫克森筆下的世事艱辛,而非著名童話作家夏爾·佩羅故事中的唯美浪漫。這是一個家族的奮斗三部曲:第一部分的主人公是凱特的外婆桃樂西·哈里森;第二部分則是母親卡羅爾,承上啟下;第三部分是凱特自己,也是焦點所在。這三位女性克服重重困難,為改善生活質量和改變家庭命運而奮斗。
故事始于英格蘭東北部的達勒姆,祖祖輩輩以挖煤為生,直到他們有能力反抗的那一天。今天,我們對殘酷的礦工生活有了些許概念——漫長、黑暗,微薄的工資、常在的危險,貪婪的煤老板不惜以礦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代價而鋌而走險。
“除了擁有名字,他們幾乎就是奴隸。”第一個挖掘凱特祖輩生活的作家克里斯托夫·威爾森如是評論。維多利亞時期,祖先們離開拜爾克市,在達勒姆市東部的小村莊安家落戶,這個小村莊叫做赫頓-樂洞。他們住在壓抑的石屋里,地上地下各兩層,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甚至沒有室內廁所。
在如此貧困的環(huán)境下,死神這個不速之客總是不請自來。桃樂西的祖父約翰·哈里森,16歲喪父,1890年在礦井里去世。他的兒子托馬斯·哈里森打破常規(guī),學習木工,并以此為跳板脫離了礦工的苦海。他邁出了改變家族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步,之后舉家南遷至紹索爾。[1]
[1] Southall,現主要為亞洲人聚集區(qū),當時屬倫敦郊區(qū),白人工薪階層聚集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