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由之路(5)

魔鬼出沒的世界 作者:卡爾·薩根


父母親的進步同樣顯著。當問到有關人員家庭文教計劃的結果是否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時,我們得到這樣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回答:這種學習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幾乎每個參加學習的人都有這種感受)和自我控制力,通過了高等學校同等水平的考試、進了大學、找到了新工作以及與孩子們大大地改善了關系。孩子們的收獲是:對父母更關心、更具有求知欲,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第一次得到這樣的回答:對未來充滿信心。類似的計劃也可以在高年級中實行,傳授數學、科學及其他更多的知識。

暴君和獨裁者總是認為文化、學習、書籍和報紙都具有潛在的危險。這些東西會把獨立意識,甚至是反抗思想裝到他們的統治對象的頭腦中。弗吉尼亞殖民地的英國皇家總督在1671年寫道:

感謝上帝這兒沒有自由的學校也沒有印刷制品。我希望在以后100年的時間內也不要出現這些東西。因為學習就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不服從、異端邪說和各種宗派,而印刷品則會將它們帶向公眾并對最好的政府也要加以誹謗。感謝上帝使我們免受這兩種東西給我們帶來的麻煩。

但是美國的新殖民主義者們理解自由會產生于何處,并盡量避免它們的出現。

在早些年代,美國曾被吹噓為世界上文化程度最高(也許是最高)的國家(當然,當時奴隸和婦女不計在內)。早在1635年,在馬薩諸塞已有了一些公立學校。1647年,所有的城鎮(zhèn)的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已達50%以上的“家庭”。在其后的一個半世紀中,教育民主制度已遍及全國。世界各國的政治理論家到美國來親眼看到這一國家奇跡:大量的普通從業(yè)人員都能讀書寫字。美國對教育的投入推動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開創(chuàng)了具有活力的民主進程,并產生了推動國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今天,美國在文化普及程度方面已不在世界上占領先地位。很多人被評定為不具有閱讀能力,他們不理解非常簡單的文字材料,比如大大低于六年級教科書水平的書籍、使用說明書、公共汽車時間表、抵押協議或者選舉計劃。今天六年級的教科書已達不到幾十年前的教育標準,而工作崗位對職工文化的要求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

貧窮、無知、失望和缺乏自尊等諸多因素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永恒的失敗機器。它碾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我們承受著這臺機器運轉所需償付的代價。文化水平的低下是這臺機器的主要組成部分。

即使我們可以鐵石心腸地面對受害者所遭受的屈辱與苦難,然而,文化水平低下所付出的代價對其他每一個人來說也是慘重的:醫(yī)療費用和住房的費用、犯罪和監(jiān)獄的費用、特殊教育上的費用、生產力喪失所造成的花費,以及那些具有潛在的聰明才智的頭腦為解決這些困擾我們的難題所需要的費用。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指出:文化是從奴隸制度通向自由的必由之路。世上有各種各樣的奴隸制度和自由,但是讀書永遠是尋求自由的道路。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 Douglass,1817~1895):美國廢奴主義者、社會改革家,黑奴出身?!g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