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妻子·情人·朋友(四)

楊絳:“九蒸九焙”的傳奇 作者:楊國良 劉秀秀


再尋錢鍾書的清華蹤跡

1933年8月楊絳至清華,住靜齋。

楊絳就讀研究院,再行錢鍾書的清華歷程。

2001年楊絳在《我愛清華圖書館》里溫情回憶:

我做研究生時,一人住一間房,讀書何必到閱覽室去呢?想一想,記起來了。清華的閱覽室四壁都是工具書:各國的大字典、辭典、人物志、地方志等等,要什么有什么,可以自由翻閱;如要解決什么問題,查看什么典故,非常方便。這也可見當時的學風好,很名貴的工具書任人翻看,并沒人私下帶走。

有人問我錢鍾書在清華圖書館讀書學習的情況。我卻是不知道。因為我做借讀生時,從未在圖書館看見他。我做研究生時,他不在清華。我們同返清華,他就借調到城里去工作,每周末回清華,我經(jīng)常為他借書還書——大疊的書。說不定偶爾也曾同到圖書館。“三校合并”后,我們曾一同出入新北大(即舊燕京)圖書館。那個圖書館的編目特好,有雙套編目:一套作品編目,一套作者編目。查編目往往會有意外收獲??墒俏覀儾粶嗜霑鴰?。我曾把讀書比作“串門兒”,借書看,只是要求到某某家去“串門兒”,而站在圖書館書庫的書架前任意翻閱,就好比家家戶戶都可任意出入,這是唯有身經(jīng)者才知道的樂趣。我敢肯定,錢鍾書最愛的也是清華圖書館。

楊絳大學時讀政治系,“誤入歧途”的她專讀自己喜歡的書,每天自學。她研習古文都是自習,兩門外語也都自學而成。剛進清華,梁宗岱先生教授法語,第一堂課就是聽寫。

聽寫完畢,梁先生問楊絳:“楊季康,你的法語怎么學的?”

楊絳說:“我自己學的?!?/p>

梁先生說:“好!我也是自學。”

她這才明白,叫自己站起來,不是因為聽寫不好,而是因為“我最好呀!”。自學的習慣與能力首先得益于家庭的教育理念,在楊絳天真得意的恍然醒悟里,有對其深愛著的父母親之深深感激。無獨有偶,較強的自學能力,是這一時代多數(shù)學人共同的突出的稟賦,自學成才者不乏大家,“賓四先生”錢穆即是一例。能自學,又有機會接受系統(tǒng)、完整的學堂教育,想必更是有福的。

善于把握機會的楊絳系統(tǒng)學習了一些課程。清華大學研究院按照大學各系分別設立研究所,外國語文學部成立于1929年秋,教師與辦事人員均由外國語文系原有人員兼任,系主任王文顯兼任部長。當時的指導教授中有不少知名學者,如王文顯、吳宓、葉公超、陳福田,外籍教師有畢蓮女士(A. M. Bille)、溫德(R. Winter)、翟孟生(Robert D. Jamson)等。清華研究院又鼓勵學生跨系選修。楊絳選讀過王文顯的莎士比亞研讀。到清華研究院的第二學期,曾拜溫德先生為導師,修其法國文學專題。她還選修了中文系由朱自清教授主講的“散文習作”。梁宗岱的法國文學課第二學期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激發(fā)了楊絳對法國文學的興趣,自己去找了不少法國文學作品來讀。

水木清華,實乃靈秀之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