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童是怎樣煉成的(1)

大明第一推手 劉伯溫 作者:陸杰峰


在劉伯溫的老家青田,至今還流傳著劉伯溫小時候許多智斗財主老爺?shù)墓适?。在這些故事里,老財主無不是又懶又貪,小財主無不是又壞又蠢,一肚子壞水,鍥而不舍地找窮孩子劉伯溫的麻煩,似乎欺負劉伯溫是他們一生的重要使命、人生的全部價值。當然,他們每次都被劉伯溫小朋友的妙計騙得團團轉(zhuǎn),最后好人勝利壞人吃癟,就像灰太狼和喜羊羊。

這些故事有板有眼,情節(jié)緊湊,細節(jié)豐富,而且喜感十足——唯一的問題是,它們都是瞎掰的。

事實上,當劉伯溫還是小朋友的時候,在青田沒有哪個財主敢欺負劉伯溫。因為青田劉氏雖然到他父親劉熗時已經(jīng)中道而衰,但世族畢竟是世族,響當當?shù)拿晹[在那里。所以,當一代軍師還是“劉伯溫小朋友”的時候,他的日子過得還是比較逍遙的,雖然不是顯赫門第,但仍是頗有些根底的小康之家。

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是最容易成才的。窮人家的孩子肚皮都吃不飽,還成天被壞財主欺負,哪有時間精力讀書;而闊人家的孩子從小吃穿不愁,前景一片光明,哪里還有動力奮發(fā)圖強。

只有類似劉伯溫這樣的中產(chǎn)階級子女,有余力學習,也有動力學習。

況且,劉伯溫還有一個別人無法比擬(至少是同村的小朋友無法比擬)的先天優(yōu)勢:他的父親劉熗是主管教育的官員,同時也是一個學養(yǎng)根底扎實的知識分子。

因為父親有文化,又懂教育,所以劉伯溫從小就能接受高質(zhì)量的家庭教育;再加上青田劉氏家學淵源,劉伯溫幾乎是在書堆里長大的,從小就博覽群書。當其他孩子還在爭論到底是王二狗的蟋蟀還是趙三牛抓的蟋蟀更厲害的時候,劉伯溫已經(jīng)熟讀蟋蟀宰相賈似道的故事了。劉伯溫九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能夠有模有樣地給村里的其他小朋友講故事,小朋友們也樂意聽劉伯溫講故事。于是,在武陽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一群小朋友,圍蹲在劉伯溫面前,托著下巴入神地聽著劉伯溫講述正史野史上的掌故,或者筆記小說里的鬼狐仙怪,就像小劉伯溫當年聽自己的父親講劉氏玄祖的故事。

可見,在起跑線上,劉伯溫小朋友就遠遠地甩開了其他小朋友,想不被稱為神童都難。

更何況,除了出色的家庭教育,劉伯溫自身的天賦也不低,特別是他有一項特殊的才華:記性好。不僅僅是“好”,而且是“過目不忘”。

這個才華對于理科生來說可能沒什么,但對于文科生劉伯溫來說,簡直就是上天送來的一份大禮。

比方說,1332年,二十三歲的劉伯溫到北京(北京在當時被稱為大都,由于北京在歷史上多次改名,為了防止混亂,下文敘述中一律沿用今天的稱呼,本文中的南京、南昌等也是如此,請讀者朋友見諒)參加公務員考試時,抽空去了趟書店。在書店里他看到一本好書,挺喜歡的,便站在書店里從頭翻到尾看了個遍。

書店老板對這個站書店蹭書看的小伙子挺感興趣,因為劉伯溫正看得津津有味的那本書,是他們書店常年積壓的庫存書,別說買,連翻都很少有人翻。

反正也賣不出去,干脆做個好人。于是老板對劉伯溫說:“小伙子,寶刀贈英雄,好書送才子。既然你這么喜歡這本書,我就把它送給你了,不用謝——以后有空常來我這里逛逛就行了?!?/p>

劉伯溫翻完這本書,隨手將書放回書柜,淡淡一笑道:“多謝老板美意,贈送就不必了,因為我已經(jīng)背下來了。”

說完飄然而去,留下將信將疑的書店老板,深藏功與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