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局漸入順境(3)

李鴻章:潛龍在淵 作者:葉曙明


不過,對無論好壞消息都會擔憂一番的曾國藩,卻心煩意亂,寫信給李鴻章感嘆:“忠逆則竄流江楚,洪逆則死守勿去。未知何年何月始得永畢永訖也?!?曾國藩的內心,仿佛永遠籠罩著不祥之感,看事物總是看陰暗的一面,只要有一點小挫折,他就好像大難臨頭、全局馬上要土崩瓦解似的。

李鴻章的反應,與老師截然相反。他看到的是天京已被團團圍困,糧食短缺,到明年春夏間必定斷糧,或不多費兵力,俟桃花汛到,便是太平天囯覆亡之期。十一月中,淮軍頂著凜冽寒風,紅旗半卷,開入浙江之際,李鴻章寫信給曾國荃,豪邁地宣稱:“明春夏間必肅清吳越,應初元甲子(同治三年為甲子年)之盛運??

曾、李二人的性格差異,在歷史的轉折關頭,再次顯露無遺。

十一月五日,李鴻章到了無錫,與各將領會議,決定兵分兩路。程學啟會同李朝斌、劉秉璋、潘鼎新水陸各軍,由平湖、乍浦、海鹽向浙西攻擊前進,策應浙江巡撫左宗棠、布政使蔣益澧,是為一路。李鶴章、劉銘傳相機開往常州、宜興一帶,繼續(xù)肅清江蘇境內的太平軍,與曾國荃、鮑超相呼應,是為另一路。李鴻章奏報:“惟各軍自春徂冬,幾于無日不接仗,無時不移營,多有積勞致病,天氣苦寒,須略休養(yǎng)?!?/p>

十一月初八、十二日,平、乍、海三城望風而降,程學啟順勢收復平望、嘉善等城。十一月初九,劉銘傳所部已進抵常州城北十五里的鄭陸橋,周盛波所部進抵常州城東十五里的擂鼓橋。十一日,張樹聲進抵白家橋。十四日,劉銘傳部由西北各門大舉進攻,淮軍炮火猛烈轟擊太平軍營壘,兵勇拔樁越壕,一擁而入,攻破三座營壘。但城里的太平軍沒有驚惶失措,也不打算逃跑,而是集合兩三萬人,蜂擁出城援救。李鴻章記敘:“劉銘傳督隊分投迎剿,惡戰(zhàn)兩時,賊敗退入城。劉銘傳乘勝攻打,連破東北門外賊營十數座,收降卒一萬五六千人?!?/p>

十五日黎明前,周盛波、張樹聲兩部,摸黑潛行至東門,在降卒的引導下,繞渡城河,利用太平軍的口令,騙開營門,狂呼殺入,砍得人頭滾滾,連破十幾座營壘,擒斬數千人。周盛波、張樹聲與劉銘傳兩軍會合,一起進攻小北門外大石營。劉銘傳性急,沖到前方用千里鏡觀察敵陣,詎料一顆子彈飛來,擊中其額頭,當場血流披面,暈倒在地。士兵把他搶回營中,好在子彈入骨不深,取出后止血,并無大礙。

中午,城中幾萬太平軍由護王陳坤書率領,從南門出來,繞擊周盛波營的后路?;窜姺直@到河的南邊,兩面包抄。雙方殺得難解難分,各自沖鋒十幾次,最后太平軍不支,淮軍乘勢追過西門外的大河,攻破石營兩座。太平軍戰(zhàn)死數千人。李鴻章奏報:“茲劉銘傳、李鶴章等乘其衰蹙,神速猛進,剿撫兼施,連克賊營二十余座,收降二萬余人,城外已漸肅清。”

淮軍一刻不歇,隨即發(fā)起攻城。但一連多日,久攻不下。然王陳聚城、章王林紹璋等太平軍又不斷從丹陽、金壇、句容、宜興各地開來增援,東邊未平西邊又起,淮軍顧此失彼,雙方一直糾纏到翌年開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