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蔣旭冉也會在他收集的上百個體驗用戶中找到“需求用戶”林霖,跟她聊幾句。他們本來的想法就是要做一款APP給城市里的年輕人,因為他們許多人都來自異鄉(xiāng),在這里獨自打拼,有很多同學都已失去了聯(lián)系,這讓他們覺得在城市里像斷了韁繩的馬一樣,雖然看似一往無前,但實際上心中孤單而凄楚。
林霖剛洗完澡,看著蔣旭冉發(fā)過來那么一段長長的想法剖白,忍不住笑了,理工男還這么有情懷。她回了一句:“如果你覺得大家都是孤單而凄楚的失去群體的馬,你為什么不讓這些馬相互作伴,而要讓他們去牽掛遠方回不去的故鄉(xiāng)或者不再惦念的舊人呢?”
林霖自己便是這樣的。她的小學同學全都斷了音訊,中學同學聯(lián)系的大概有三五個,從前寫信、發(fā)短信、打電話,后來有了QQ有了微信,聯(lián)系更少了,天天都可以在網(wǎng)上在朋友圈里看到,就覺得沒有什么要緊的話可說了。
大學同學有一半以上留在了這個城市,但并不常見,聚會的成本太高,得有人組織、有人聯(lián)絡,就算是AA制,每個人都要額外付出一筆費用,再加上時間成本,也的確夠貴。他們時常在微信群里喊著要聚聚,可一旦有人說要出差,有人說有事兒,或者別的什么原因,其他人也就順水推舟了。畢業(yè)幾年,大概也就聚過一次,還是有個同學結婚,他們去吃婚宴的。
關系極好的女同學還是有幾個的,每個月都會見一兩次,吃飯、聊天,發(fā)牢騷,互相吐槽。不過幾個月前,她們相繼談了戀愛,能擠出時間來跟林霖混的次數(shù)就少了。
林霖有些內心話不好跟別人講,就算她勢利好了—高中之前的很多同學,都留在了農村,最多是到小縣城打工,所以即便找到他們也無話可說,那么,費心去找他們,還有什么意義呢?
蔣旭冉當然不會懂得這些。他的發(fā)小們最不濟也在老家的城市里有一席之地,那所很好的高中里出來的同學混得都不錯,他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同學聚會,小學的、初中的、高中的和大學的,所以每年過年回家時,蔣旭冉都特別忙,在家里的時間反而很少,他媽曾經(jīng)笑他說“搞得比國家領導人還忙”。有些同學是一定要保持聯(lián)絡的,有人在體制內,有人在經(jīng)商,有人做金融,有人搞藝術,這些都是別人求之不得的人脈,又都是老同學,誰不想著常聯(lián)絡保持感情穩(wěn)定呢?
這些話,林霖和蔣旭冉只是隱約委婉地透露給了對方,沒有說得很明白,但是他們大概也了解了對方跟自己的截然不同。
林霖大概有點兒明白為什么蔣旭冉他們要做這么一款APP,而蔣旭冉還在發(fā)愁,到底他們的目標用戶是哪個群體,是林霖,還是他自己呢?